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

张英豪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271000)

摘要:随着我国对如何良好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愈加重视,使得现下我国各个小学院校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相关的教育方式改革逐渐拉开帷幕,其中要求相关教师深入研究新时期的课程要求以及内容,适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完善以及创新相关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

面对如此内容繁多庞杂的核心素养体系,如何真正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到实处,确实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难题。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将教学重点放在道德说教和法治理念的灌输上,教学形式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小组学习、活动性课堂、探究式体验等在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上还难得一见,只是口号喊得响,在实践中难以真正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1.1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活动性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以品德教育为主线,引导儿童学会做人;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学习方式,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符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教师多选取跟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理解。例如,在小学低年段开展培养规则意识的教学时,一般都从学校生活中的规则和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规则切入。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校制定的各项规则(如课间活动不得追逐猛跑,上下楼梯要右侧按顺序通行等),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则,如果不按规则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给学生呈现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惨痛教训,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耳闻目睹的案例,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2合理设置教学方案

当今时代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是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而设计的,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故若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培养甚至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则需要其深入化地研究课业内容知识,并详细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以及学生实际生活所存在的必然联系,通过在课堂中合理为学生拓展相关课程的知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以往课堂中只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理论讲述的教学模式。

例如,讲解《团团圆圆过中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利用手工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组织同学在课上进行包粽子大赛月饼制作大赛等等,同时还可为学生播放中秋节相关的音乐及视频等等,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并说一说自己家中的习俗,课堂氛围其乐融融。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提出问题,如中秋节是哪一天?中秋节的由来等等,给学生普及一些节日相关的内容,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培其爱国意识以及思想情感。

1.3重视培养学生的资源共享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分享预先准备的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会资源共享,让学生愿意自主地了解课程相关知识,促使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之间存在的诸多联系及其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其可以积极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例如,在学习《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内容时,教师可将班上同学划分成不同小组,之后为其布置一些小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可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该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分享的含义,如此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此应注意的问题是,教师应保证任务布置方式的灵活性,努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共享意识。

1.4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课题教学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能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富有生机。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和抽象化的内容,但品德教育本身应当归回儿童本性,回归真实生活,更应当强调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和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所在,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多种,例如,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幻灯片、影视作品、卡通漫画、音乐等。在课堂上采用此类方式,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从听觉、视觉的冲击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及应用,更能凝聚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专注度,让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有积极性。

1.5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情境的创设应以课标为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实际事例为主要素材,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表现的平台。通过真实事例,指导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感知感悟、践行道德、践行法律,体验做人。

养成健全的人格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回归生活的本质是用真人、真事、真理和真情教育学生,将理论化的教学目标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知识。这样课堂就能成为真实可信的、有生命力的、可触摸的育人圣地,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结束语

国家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探寻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各教育机构中学生的高效、高质学习,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意识及其观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又作为其成长发育中极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实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既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也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自然也面临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深度变革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2]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

逄艳.《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初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

[3]田建军.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创新人才教育,2016(3).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