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郭梦婷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我们都知道自从马克思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以来,在全球大范围内都掀起了剧烈的思想狂潮,而且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已经成为了当今最伟大的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而且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了一门引人注目的学科流派,还有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问当今的劳动人民提供了思想上的行动指南,给广大的劳动人民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前进,让劳动人民为此去努力奋斗。同时马克思主义还对当今社会中的文艺运动和很多的文学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传播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理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其影响最深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具体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影响了当时中国现有的文学理论的体系和范畴,二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后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未来的文学理论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中,外国的文学理论对其的冲击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多的中古文学理论文学家在当时的世界中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理论知音,但是历史证明在中国没有哪一个国外的文学理论能够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相媲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同时产生的意义也是非凡。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所造成影响的具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希望能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

俄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列宁曾近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进行过讲述,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主要来自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以及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具体形成过程来说,主要归功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断努力。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对德国黑格尔、康德、以及歌德的文学美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同时对他们理论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的继承和传播,同时他们对古希腊中很多思想家与哲学家的文学理论思想也有所批判和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对文学理论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经常对前人的文学理论成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他们两个来说注重的是文学理论的实践结果。当代的荷兰文学理论研究人员易布斯和弗克马在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进行研究论述的时候,将当代的文学理论成果分成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文学流派。他们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是继承并批判了西方文学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传统,这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文学理论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文学理论学说。

在当今的世界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存在,在中国的应用更是广泛,并且随着相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正在进行不断的完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正在进行不断的扩展和丰富。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文学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马克思主义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领导人根据国家的具体状况,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对中国的领导人在进行政策制定和实践的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并不是很顺利,具体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2.11920年——1949年,传播的第一个时期

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时间段的传播具有实质性的变化,已经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部分观点跨向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观点,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渐渐和中国的文艺活动相结合,最为杰出的成果就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成果和中国国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的产物。

在这一时期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有明确的论述,早期的共产党人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中国更多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具体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现实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强烈的呼吁广大的中国人去建设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文化和制度。

后来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的具体状况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次的讲话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呼吁广大的知识先进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同时这篇文章的发表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1939年以及1942年毛泽通同志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实际建设相结合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2.21949年——1978年,传播的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表现在毛泽东思想上面,这是中国的领导人结合中国当时的具体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完美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领导人渐渐开始探索属于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思想也就诞生了,但是在设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思想现象,但是并不能阻碍毛泽东思想在中的实践。

在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更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集在中国进行出版,这就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渐渐中国的相关学者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述文艺学,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是大力号召学生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

2.31978年——2009年,传播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三十年中,中国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这一伟大旗帜,批判了左倾的错去路线,对党的思想进行解放、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同时也在探索属于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文学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了指导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领袖、思想家、政治家,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有很高的见解,在对党的左倾错误思想进行纠正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发挥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的思想上结合中国的具体状况,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改进的成果,纠正了当时错误的“文艺从属于政治”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大胆主张。同时邓小平同志还号召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后来又出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三个代表”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科学发展观”,这都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发展应用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自从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贯穿了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改变了原本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轨道,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体系与范畴,给21世纪中国先进的文学理论成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进程

历史已经证明,在20世纪马克思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出现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20世纪受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我国诞生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初级中国马克思文学理论,这一初级文学理论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给中国以后文学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说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还不够成熟,但是它的意义是深远的,这是一个本质性的改变。

3.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改变了中国文学理论的范畴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无疑是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题目,也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名词概念和理论范畴。通过让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进行不断的实践,相应的文学理论越来越中国化,越来越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作用是以往传统的文学理论所替代不了的,相比较之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更适合中国以后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就像是一个强力搅拌机,对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本质性的改变,让相关的文学理论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指导作用。

3.3对中国文学理论的未来定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历史证明中国未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必然受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所以对于中国的文学理论发展来说,马克思文学理论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未来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学者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他们始终坚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说他们总是对已有的文学理论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对其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让理论成果更符合实际的状况。

4结束语

未来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将会更为开放和多元,文学理论家们可能从不同的逻辑起点、不同的切入角度,依靠不同的指导思想、不同的哲学基础,吸收不同的理论资源、不同的实践经验,建构出不同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无疑是最耀眼、最有影响力的一种。

参考文献

[1]黄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影响[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09):125-138.

[2]程颖,张聪.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4):99-100.

[3]张秀琴.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美的传播与接受[J].学术界,2018(02):197-205+287.

[4]季水河.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5(03):5-16.

作者简介:郭梦婷(1997.08-),女,四川泸州人,学历:高中,研究方向: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