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效果分析

林正重

林正重(福建省莆田东方医院福建莆田351100)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25-0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处理特点。方法分析7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7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最多9枚,直径最大有10cM。术中出血量在20~100Ml,平均40Ml,患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d。结论在选择好病例的基础上,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宫颈管肌瘤、浆膜下肌瘤分别采用电凝、分离、切割等术式。手术安全、可靠,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尤其对保留子宫,未生育妇女尤为重要。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妇科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子宫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多数妇女希望施行微创手术并保留子宫。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效果满意,术后康复快。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70例,25~43岁,平均34岁,单发肌瘤52例,多发肌瘤18例。其中壁间肌瘤45例,浆膜下21例,宫颈管肌瘤1例,阔韧带肌瘤3例;最大肌瘤直径10cM,最多9枚。其中有上腹部手术史1例,下腹部手术史5例;合并贫血11例,合并高血压2例,心肌缺血1例;合并结石性胆囊炎1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于脐部下腹分别戳4个0.5~1cM戳孔,分别置入腹腔镜、操作钳等。在腹腔镜下探查子宫位置、肌瘤形态、大小、色泽和肌瘤生长的部位。静滴5%GNS500Ml,加入催产素20u后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剔除肌瘤。(1)壁间肌瘤:于肌瘤突出点处,用电凝钩作一纵形切口,切开浆肌层,根据瘤体大小确定切口的长度,一般比瘤体约小1~2cM,深度直达瘤体组织,即可感觉到此处组织较硬。用电凝尖嘴钳分离瘤体包膜外组织后,可见白色瘤体,对小于4cM肌瘤,用抓钳钳夹肌瘤组织,提起瘤体;对大于5cM肌瘤,我院采用子宫肌瘤钻钻入瘤体并提起,用电凝尖嘴钳紧贴瘤体分离瘤体假膜,边提拉瘤体边将包膜向下推离,直达肌瘤基底部,在基底部处仍贴紧瘤体,用电凝离断,一般可将瘤体完整剥出,冲洗子宫残腔,电凝止血后用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闭。剔除的肌瘤,如为单发肌瘤小于3cM,可将其取出,如为多发肌瘤,且瘤体过大,待手术结束后用肌瘤粉碎器从腹部将瘤体取出;(2)浆膜下肌瘤:对蒂较细的浆膜下肌瘤,于蒂部用电凝尖嘴钳,钳夹电凝变白后,电凝钩切割;对于蒂部较宽的肌瘤,先于瘤体靠近蒂部处,电凝钩环形剖切开浆肌层,并用电凝尖嘴钳向下分割直达蒂根部,单极电凝变白后,电凝割断,如蒂根部较宽,可用20号可吸收线腔内间断缝扎;(3)宫颈管肌瘤的手术方式间壁间肌瘤相同,在未作剔除时,先于宫腔内放置举宫器,便于子宫的调动,利于肌瘤剔除;(4)阔韧带肌瘤的剔除,先辨清输卵管走向后,紧靠子宫体部浆肌层作一纵切口后,用子宫肌瘤钻钻入瘤体,提起紧贴瘤体分离瘤体包膜及周围组织达基底部后,提起肌瘤钻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80°后,瘤体周围组织可自然剥脱,完整剥出肌瘤,冲洗残腔,仔细查有无出血或是否损伤输尿管后,20号可吸收线作间断缝闭残腔。

2结果

本组70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240Min,平均42Min,术中失血量20~100Ml,平均40Ml,70例瘤体组织病理诊断均为平滑肌肌瘤,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结石性胆囊炎,同时采用联合手术摘除胆囊。术后住院3~8d,平均6d。例患者术后作彩超检查,子宫形态规整,肌层回声均质,内膜线居中,有14例患者已有生育,占20%,2例再发,占2.85%。

3讨论

传统式的开腹手术剥离创面较大,出血多,特别是肌瘤大,数量多时出血更多,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高,疤痕体质或爱美患者不易接受。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少,组织损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而最大优点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腹腔干扰少,有时虽然手术时间长,但术后依然恢复快,如果认真冲洗盆腔,放置引流管,术后病率会降低,盆腔粘连减少,尤其对保留了生殖器官功能易被患者接受。

3.1保留子宫意义

3.1.1子宫切除后保留的卵巢功能易早衰绝经前切除子宫,无论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术后2年卵巢功能衰竭发生率为34%,4年增至50%。因此将不可避免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提前出现,以及无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1],其主要原因有:(1)子宫切除后,切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供,有的可使卵巢血供减少50%,从而影响了卵巢的滤泡发育而退化,导致卵巢激素产生减少或失调,同时也因循环障碍,最终使保留卵巢功能衰竭;(2)子宫切除后,ER、PR消失,扰乱了受体作用周期而使之与激素关系不能维持平衡,从而影响卵巢;(3)生理情况下,人体内存在着从宫颈到垂体的反射途径,可刺激宫颈促使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调节卵巢功能,如子宫切除后,此途径消失,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卵巢早衰。

3.1.2子宫切除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绝经前子宫切除后导致卵巢早衰,雌激素分泌减少,致动脉硬化性各种脂蛋白浓度升高,抗动脉硬化性各种脂蛋白浓度降低、血脂代谢紊乱[2];冠心病发生率增高。子宫不仅仅是激素的靶器官,而自身也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及激素,如前列腺素、松弛素、泌乳素等,参与许多生殖生理及病理变化。已知子宫能产生大量前列腺素I2(PGI2)及血栓素A2(TXA2),此两者均是重要的局部激素,随性周期而改变。PGI2是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及血小板解聚物质,具有预防绝经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TXA2是强烈的血小板凝集和缩血管物质。两者平衡对维持冠状动脉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3.2病例选择(1)排除子宫、宫颈恶性病变患者;(2)需生育和保留子宫妇女,男方精子正常,患方无输卵管阻塞;(3)年龄在40岁以下者;(4)单发壁间肌瘤(因多发肌瘤剔除术后,子宫残腔较大,在缝闭时较难,尤其对于40岁以上患者,没有必要保留子宫,恐其易复发,以防出血多,最好采取子宫切除);(5)对阔韧带肌瘤,可根据瘤块的大小及患者年龄选择腹腔镜下手术,最好瘤块直径<6cM,过大肌瘤剔除术时恐其伤及输尿管,增加并发症的发生;(6)无腹腔镜手术禁忌症。

3.3术中止血问题肌瘤部位子宫血供丰富,对于肌瘤过大或多发肌瘤剔除后创面较大,故出血较多,此外,在剔剥子宫肌瘤时,如剔剥方法掌握不当,出血是难以避免的,故此我们采用的方法是:(1)当要剔剥瘤体时台下滴注催产素20u,速度10滴/分,使肌层持续收缩;(2)正确分离瘤体层次,采用紧贴瘤体,用电凝尖嘴钳边凝、边剥、边切割的分离方法;先用电凝钩于瘤体突出点切开瘤体表面浆肌层,直达瘤体,用肌瘤钻钻提瘤体,沿瘤体处边凝、边剥、边切的办法,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加之台下有催产素滴注维持,使肌层迅速收缩和持续性收缩,故此有效地达到了止血的目的。

经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子宫肌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标准术式。随着内窥镜手术的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是在手术剔除过程中,要适当掌握分剔、剥切技巧,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如遇炎症范围大或瘤体大,瘤体过多或疑有恶变时,忌强行用腹腔镜处理,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新民,赵晶,林润青.10年间子宫肌瘤挖除术341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6):316-317.

[2]蔡斐茜,孙宝治,韩克.绝经前子宫切除对妇女健康的影响[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1,7(2):79-82.

[3]李力.子宫腺肌病[M].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