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刘晓琴李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48急性心肌梗死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对其各项病例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研究。入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性治疗,并对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临床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量。结果:临床护理前后分别对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可得48例患者护理前后的平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分别为(12.17±1.45)mm、(8.53±2.01)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2.13±1.33)%、(59.22±2.5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分别为(39.13±1.28)mm、(46.51±1.25)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分别为(36.12±1.82)mm、(32.52±2.31)mm,对各项指标护理前后检测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在改善其心功能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251-0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较为常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1]。临床针对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及时的实施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做好同步的临床护理也必不可少。本次研究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48急性心肌梗死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对其各项病例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研究。性别方面纳入研究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18例,患者年龄区间在39岁~78岁,平均年龄为(54.12±1.05)岁。

1.2护理方法

入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性治疗,并对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包括:(1)基础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快速对患者开展各项检查,严密监测患者临床生命体征。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穿刺部位尽量避开关节。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变化情况,警惕恶性心律失常。遵医嘱及时给予患者镇静剂或止痛剂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情况。(2)环境护理。对病房内环境进行管理,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等。注意保护环境卫生,维持室内清洁安静、避免直接光照,定时通风换气。(3)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对其进行安抚,并回答患者的疑问。利用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安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安情绪。(4)溶栓护理。护理人员快速做好溶栓前准备工作,确认患者为心肌梗死且排除溶栓禁忌证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溶栓的作用及风险。溶栓过程中强化临床观察,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向上级医生汇报。临床护理前后,分别对患者实施心功能检测,记录各项指标的测量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导入版本为SPSS19.0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和统计推断,患者护理前后的平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等计量资料统计学比较均采用t检验,P值小于0.05提示数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护理前后分别对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可得48例患者护理前后的平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分别为(12.17±1.45)mm、(8.53±2.01)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2.13±1.33)%、(59.22±2.5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分别为(39.13±1.28)mm、(46.51±1.25)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分别为(36.12±1.82)mm、(32.52±2.31)mm,对各项指标护理前后检测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2]。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综合性治疗至关重要,但也要注意做好同步的护理配合。本组临床研究实践结果表明,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获得了理想的效果[3]。通过临床处理,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护理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检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前。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且变数较大,同时,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出现一定的紧张情绪[4]。因此,本组研究中,即选择从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溶栓护理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通过基础护理和环境护理,及时对患者提供病情观察和治疗所需的各种基础服务。联合实施心理护理和溶栓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更多与疾病及其治疗相关的知识,维持平和心态,更好的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5-6]。于是,全面临床护理下,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多方面的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

【参考文献】

[1]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5,29.

[2]仲罕婷,陈蕊,刘君,等.基于病友之家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2):2019-2021.

[3]刘晓芳,张冬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4):670-673.

[4]金盈盈,周丽君,郑婷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2016(b11):213-214.

[5]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6]韩桂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