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手足口病感染控制管理办法

/ 1

儿科手足口病感染控制管理办法

李艳芳

李艳芳(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儿科450007)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329-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呼吸道飞沫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或是通过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洁的手经口进行传播。加强感染控制,让患儿尽快康复是一种有效途径。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完善的感染控制硬件和软件设施,较强的个人防护意识,对控制疾病的扩散,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和患者就诊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1制定儿科手足口病的感染控制制度。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做好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2]医院感染办公室定期组织儿科医护人员培训,同时科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进行监督检查。并列入绩效考核,同科室绩效考核相挂钩,提高感染控制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2配备健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2.1硬件设施

诊断室安装有感应的流动洗手池,配备洗手液,快速手消液,抹手纸等。另外配有医院统一采购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手套、口罩、帽子、防护面罩。

2.2软件设施

患儿就诊完毕,医生会把每位患儿的详细情况、诊断、用药、联系电话和地址等相关资料报保健科,感染控制办公室每年对儿科医务人员培训2次,并定期考核,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3处置流程

实施预检分诊制度,设置发热疱疹预检分诊点,做到合理分诊。

发热患儿就诊时,分诊人员给予测量体温,腋温,所有超过37.5℃并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按发热疱疹的标识路线,沿专门通道到诊断室,不交叉逆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4医护人员安全防护

4.1隔离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进入发热疱疹门诊须佩戴一次性工作帽、口罩。须认真实施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手卫生是最有效的控制流行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位患者前后,或同一患儿不同部位后,用7步洗手法洗手。

4.2职业防护与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工作中或处理患者排泄物、呕吐物及医疗废物有可能发生患儿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喷溅时,须佩戴防护面罩、乳胶手套,脱去防护用品后,须立即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制定并执行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后处理制度及流程。发生暴露后,按程序上报、处理、评估。

5诊室消毒隔离措施

5.1制定并实施发疱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规范接触皮肤和黏膜的非一次诊疗,护理器具及物品的消毒。体温表置于加盖容器内,使用后放置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揩干备用,听诊器、血压计及袖套等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清水擦拭揩干后备用。

保持诊疗台,诊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干燥。医务人员每天对发热疱疹门诊室内的诊疗台、办公桌面、把手等消毒,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地面清洁工负责消毒。常用消毒剂有安多福,84等含氯消毒剂。

抹布一桌一用,清洗消毒。拖把分区域,分桶涮洗,使用后的抹布、拖把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涮洗,悬挂晾干备用。

5.2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要求。使用带有警示标识的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进行包装;锐利器物弃置于利器盒内,达到3/4满时,有专人负责收集,扎紧袋口或密封盒盖,专车密闭运送,集中处理。

6健康宣教

医务人员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教育小册子,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卫生宣教和健康促进工作。

7小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重症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还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自2008年4月运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办法,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扩散,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