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

陈风华

陈风华(象珠中心卫生院浙江永康321313)

【摘要】目的比较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缬沙坦80mg/d和卡托普利12.5mg(3次/d)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卡托普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服用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较好的药物之一。

【关键词】缬沙坦卡托普利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易发因素,血压长期处于升高状态,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导致死亡。目前控制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但疗效参差不齐,治疗的依从性也不够理想,且多伴有难以耐受的副作用[1]。缬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ATI受体亚型具有高度选择性,为了探讨该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我们将其与一线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58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79例,男性42例,女性37例,年龄36~75岁,平均(64.1±8.2)岁,治疗前血压均值(162±12)/(91±4)mmHg。卡托普利治疗组79例,男性41例,女性38例,年龄35~77岁,平均(63.8±7.8)岁,治疗前血压均值(161±13)/(92±5)mm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血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停用一切降压药物2周以上,缬沙坦治疗组服用缬沙坦(代文,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80mg/d,若2周后血压仍未达到目标值,即增加至160mg/d继续服用。卡托普利治疗组服用卡托普利(中国上海旭东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2.5mg,3次/d,若2周后血压仍未达到目标值,即增加至25mg,3次/d,连续观察4周。

1.3观察指标用药前测量患者非同日血压至少3次。用药后每日测量患者卧位血压、心率,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压需连续测定3遍,取3次的平均值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1.4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并降至正常,或降低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降低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降低10~19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疗效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进行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4,15.14,21.42,11.5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而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t=0.81,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缬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卡托普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两组对比,用Ridit分析进行u检验(u=2.2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治疗24h后疗效比较情况(例)

注:与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P<0.05

3讨论

缬沙坦为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直接作用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上,产生扩张血管,改善心室及血管的重塑,抑制醛固酮,排钠储钾,从而达到降压目的[3]。而卡托普利为传统的短效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向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转换,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同时,卡托普利可因抑制激肽酶Ⅱ,使缓激肽不能有效降解,蓄积于呼吸道引起咳嗽。由于缬沙坦与卡托普利作用部位不同,缬沙坦不会引起呼吸道缓激肽蓄积,故缬沙坦不会引起咳嗽,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缬沙坦(总有效率97.5%)疗效略优于卡托普利(总有效率93.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卡托普利每日需服药3次,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达到降压效果,而缬沙坦每日仅需服药1次就能平稳地控制24h血压,故使用更方便,依从性更好,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较好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广娟.缬沙坦与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5):351-354.

[2]殷凤,罗立平,陈悦.坎地沙坦酯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434-435.

[3]罗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