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吴红燕陈笑叶露

吴红燕陈笑叶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摘要】目的通过对48例PICC置管后所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相关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42例,好转5例,效果显著,因炎症严重而拔管1例。结论合理的换药时间、标准的操作程序、严格遵守自我防护是避免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关键词】PICC机械性静脉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97-0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PICC尤其适用于需要反复多次行化疗的肿瘤病人,不仅仅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加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顺利进行。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病人的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近年来PICC导管因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在人体内可较长时间保留,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在临床得到了广泛使用,尤其是肿瘤、化疗、白血病以及依赖肠外营养的患者更是受益非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48例住院期间接受PICC置管后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76岁,为多程化疗或晚期癌症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行正中静脉穿刺7例,贵要静脉穿刺40例,头静脉穿刺1例。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r导管,穿刺后所有病人经X线定位导管到达上腔静脉方可连接输液装置行输液治疗。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硬结等机械性静脉炎表现。

1.2原因分析:PICC静脉炎的发生以早期的机械性静脉炎为主,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置管后3~5天,发生率为21.6%~31.7%[2],主要由于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所致[3]。当置管位置选择在活动关节处时,患者上臂每一次曲直时,导管都会与血管发生摩擦,多次重复此动作,血管内膜发生磨损,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4]。

1.3机械性静脉炎表现:置管侧肢体肩部有不适感,上臂肿胀伴红肿,皮温较高,沿导管可有压痛。

2预防与护理

2.1机械性静脉炎预防

2.1.1严格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上腔静脉回流有障碍者;放射治疗血管萎缩者;对导管材料有过敏者;乳房加淋巴腺摘除等患者都不适合行PICC置管。

2.1.2了解患者所患的疾病、治疗方案与疗程,既往史,评估外周静脉条件。

2.1.3合理选择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因为贵要静脉较直,静脉瓣少,成功率高,其次是正中静脉,最后是头静脉。

2.1.4选择合适型号的硅胶导管,根据病人的血管一般选择4F导管,由硅胶制成的导管组织相容性好,损伤血管内皮程度小,不容易出现静脉炎。

2.1.5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穿刺见回血后再进0.2cm,以减轻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置管时动作应轻柔,匀速送管,切忌反复硬插,否则易致血管内膜、静脉瓣的损伤而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置管后X线摄片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即导管头部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为宜,一般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处最佳[5]。

2.1.6穿刺后24h内限制置管侧体上肢过度活动。术后3d置管侧肢体要避免大弧度活动,日常活动可照常进行,术后侧肢体应避免受压、负重,防止导管移位、脱出或折断。带管者可淋浴,用塑料保鲜膜-毛巾-保鲜膜的顺序在肘弯处包裹穿刺点上下至少10cm,缠绕3~4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或松紧带扎紧,淋浴后检查贴膜有无浸水,有污染及时更换贴膜。

2.1.7重视健康教育和病人日常维护。每日观察导管的刻度,尤其要记录臂围,置管后前三天每日测量一次,查看导管有无折曲,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红肿并记录,如发现臂围增加立即寻找原因进行处理。置管后加强护理,置管后常规24h内换药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1次。保持局部干燥,若穿刺点敷料潮湿立即换药。穿刺后24h内限制置管侧上肢过度活动。输液前先抽回血,推注10ml生理盐水确认导管通畅。输液结束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在输注高黏滞性药物及血制品后立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接其他补液[6]。

2.1.8稳妥固定,PICC穿刺后立即在穿刺点上方3~5cm处沿静脉走向用增强型透明贴固定。

2.2护理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使治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机械性静脉炎关键是要做好“三早”即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这样才能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置管时间[7]。

2.2.1一旦发生静脉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发红、静脉条索状改变等,可给予抬高手臂并制动,局部包扎,一般2d~3d后症状消失。如症状仍未改善,应先拔管,待症状消失后另选静脉穿刺。

2.2.2发生静脉炎时可外涂喜疗妥软膏,每天4次,每次20~30min,同时嘱患者抬高肢体。非炎症急性期患处可用远红外线照射,每次30min,每日2次。如经过积极处理3天仍未见改善或症状更严重者应先拔管,待症状消失后另选静脉穿刺[8]。

2.2.3湿热敷:湿热敷的应用成为机械性静脉炎的一种理想手段。这种方法简便、有效。患者如有自理能力,自己便可以应用此方法,即将热毛巾敷于穿刺部静脉,每天数次,不但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2.2.450%的硫酸镁外敷:一旦出现静脉炎即可热敷或33%硫酸镁湿敷,4~6次/d,10~30min/次,或用七叶皂苷水杨酸二乙胺凝胶局部外涂[9],3~4d后局部炎症消退,继续留管直至出院拔管。

3小结

PICC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在直视下操作,简单方便,易掌握,成功率较高,创伤极少,安全又可靠,留置时间长,无须局部麻醉及缝针固定,患者易接受。尤其是在恶性肿瘤化疗病人中,应合理选择置管的时机,使机体对导管有一个适应过程后再进行化疗,以避免导管本身和化疗药物两者同时对血管的刺激,人为的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随着患者要求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也有置管的需要,直视下的PICC已不能满足需要,这就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超声引导下PICC能准确定位血管,穿刺成功率极高、穿刺时间缩短、降低了局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PICC置管为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静脉治疗途径。通过对48人的护理,我们认识到,成功置管后为了使导管发挥较好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加强日常维护,坚持每周的导管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仔细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并给予处理;同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心理,做好出院的健康宣教,使病人能积极地参、重视并配合日常维护。PICC置管前后应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包括应用导管的目的、意义、术中配合,术后自我维护及注意事项等。机械性静脉炎要及早预防,才能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其经济负担,延长置管时间。

参考文献

[1]乔爱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

[2]周雪珍,李秀华,冯小玲.儿科104例PICC置管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0.

[3]刘梅娟,徐沛纯,.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01).

[4]窦笑,.PICC留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护.中国医药指南,2009,(09).

[5]杨风,朱文娣.PICC导管植入后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851.

[6]郁金群,.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析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03).

[7]董荣芝,张晓丽,王晖,等.185例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721.

[8]马丽美,尚卫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8,21(3):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