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现代剧目的创作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浅谈戏曲现代剧目的创作与发展

郭翠屏

郭翠屏(河南省禹州市豫剧团河南禹州461670)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自建国后,有许多戏曲人为了现代戏曲的发展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现代戏曲剧目的建设也曾有过一度的辉煌,然而,能够象流派纷呈的传统剧目一样保留下来的优秀现代剧目却是少之又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与研究的现实问题。大家知道,河南是一个戏曲大省,对于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对于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与发展更是功不可没,像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就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精心打造的一台有血有肉的顶好剧目,它以时代背景为依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政治任务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剧中的优美唱段“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与“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在当时是传唱全国,该剧至今仍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的保留剧目。但是时过境迁,如果把这台剧目现在拿到乡下去演给人的印象与感觉应该是怀旧,不是剧目不好,而是因为过去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在已经过时了,那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不同经济体制导致了戏曲作品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协调,这就说明现代戏曲剧目的创作与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部好的戏曲作品有它应该有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每位称职的剧作家更是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就拿豫剧名家杨兰春先生来说吧,他就可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豫剧现代戏《朝阳沟》,而其他的作家为什么就写不出来更不会这样去写哪?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位剧作家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圈,生活圈内有他感兴趣的一些人和事,而这些事情别人未必感知,即便是在生活中大家所共知的一些人和事其看法与理解方法也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要想创作出好的戏曲作品首先是不能脱离生活,要走进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把现代戏曲作品的故事情节合理化,剧中人物百姓化,人物性格血肉化,这样,即便是作者用再不同的思维方法去思维、去创作,同样可以生产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比较好的现代戏曲作品。还拿现代戏《朝阳沟》来说,其实,豫剧前辈杨兰春先生一生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但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而又最值得他骄傲的戏曲作品应该是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因为杨老前辈太了解生活了!他理解当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那个年代的城乡差别,熟知百姓生活中的一切,而朝阳沟百姓们的生活只是现实生活中中国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正因此他才能写出《朝阳沟》中银环妈拼老命也要拉女儿银环回城的小资思想,才能写出栓宝、银环这些新型的知识分子放弃条件优厚的城市生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更真实的写出了新社会制度下朝阳沟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说现代戏曲剧目的创作不能单纯的去追求别具一格的生活题材和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要写大众化的群众生活和合理化的故事情节。高调满篇空洞无味的艺术作品仅仅依靠所谓感人的故事只能取得一时的舞台效果,长久的生命之力那是无从谈起。

戏曲来源于生活,现代戏曲的创作更应该以现代生活为时代背景,把今天观众想要说的话通过作品说出来,想要做的事通过作品在舞台上面演艺出来,引导观众解决一些他们想不通的问题,该说的话就说,该发的牢骚就发,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触动观众心灵,打开未解之心结,从而使观众从现代戏曲艺术作品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有了观众的共鸣,有了观众对我们现代戏曲作品的肯定,该作品便会在群众中广泛的传唱并被永久的被保留下来。当然,生产一部好的现代戏曲作品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好的编创艺术团队为之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拿剧作家与剧团来说,剧作家写出的脚本需要拿到剧团来进行实体排练,并在排练中寻找剧本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待到作品略显成熟才去面对专家、面对观众,然后再从专家和观众那里得到反馈意见,接下来是整理这些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更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反复有效的修改及排练加工,直至作品走向成熟然后再推向市场。也就是说:作家、剧团、专家与观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我认为剧团这个特定的大集体是剧作家的艺术作品集深加工与出售为一体的一个大卖场,而观众则是忠实的消费者。由此不难看出具有强大实力的戏曲表演团体——剧团才是现代戏曲剧目建设的重要基地,中国八个样板戏的推出便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戏曲剧目的普及,现代戏曲剧目已被搁置到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敢于同传统流派相抗衡的现代戏剧目更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代表现在没有好的作家,更不是说眼下的戏曲团体不具备这样的演出实力,而是大部分的戏曲表演团体——剧团都被圈在一个能体现自己特色、特长,能使自己生活下去的怪圈圈之内,他们终日所忙之事就是增加演出场次,增加演出收入,或忙于配合地方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之中,根本无暇顾及现代戏曲剧目的建设。其实,这些剧团的根基很好,他们有他们的基本观众,只要剧团有演出活动,这些基本观众势必到场观看,因为观众对剧团的演职人员太熟悉了!今天要唱什么戏?剧中主人公是哪个?谁又是今天的主要角色他们是了如指掌。像这种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感情胶合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长期磨合的结果。因为这些演员在舞台上可以说观众想说的话,发泄观众想发泄的东西,从而使观众化解心中郁闷,所以他们感到亲切、亲近。其实,现代戏曲剧目的建设就需要这样的基本观众群,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人,他们代表着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阶层,他们有共同关心的事情,并且对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他们都有大致相同的看法,即他们有共同的喜怒哀乐,现代戏曲作品的成功与否受这些基本观众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把观众不喜欢切讨厌的东西硬塞给他们,不讲真话,空话连篇,盲目上纲上线,胡乱批评教育他人的作品更不能让观众去看,他们是不会喜欢的。假设我们把现代戏曲剧目的建设与每场演出都当成是与观众拉家常的一件事情来做,对他们的迷茫与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观众自然就会感觉找到了知心朋友,对这样的朋友他们表现出来的是维护与尊重,珍惜与珍藏。当然,满足这些基本观众群的要求并不是要我们一味的去迎合,一味的迎合只能换来观众的轻浮与不尊重,久而久之观众会越来越少,最后连自己最基本的观众也会丢掉。

总之,现代戏曲剧目的生产需要一个高质量、高素质、高品位的戏曲团队,这个集编、创为一体的戏曲艺术表演团队要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是走出去,躬下身,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并搜集生活素材,汇集成册,然后再进行艺术的深层加工,最后呈现舞台与观众见面。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与群众在一起的摸爬滚打与水火交融,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戏曲人物让观众感到熟悉,感到贴心,所演绎的故事更让观众感到事件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倍感亲切。我们对近在咫尺的中国观众就应该更加的珍惜和更加的努力争取,只要我们在艺术上以严肃认真、贴近生活、平易近人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基本观众,把优秀的剧目呈现给他们,我们这个戏曲表演团体就会逐渐争取到更为广大的观众群体,自然,我们的现代戏曲剧目的建设与发展也将会更加的繁荣和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