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

王艳红

宝清县人民医院麻醉科155600

摘要: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60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有13例患儿需要先进行基础麻醉再进行外周静脉开放,使用咪唑安定静脉给药;其余的47例患儿使用导管室配合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用药为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使用的麻醉药物是丙泊酚,少数患者增加使用盐酸氯胺酮。结果全部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手术治疗,共有2例不良反应患者在术中出现,积极治疗后,得到缓解;其中没有发现麻醉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麻醉后再手术,能够让手术过程更加顺利,给患儿提供通畅的呼吸条件,保持麻醉深度来进行手术,麻醉使用到的药物有咪唑安定、丙泊酚、氯胺酮等,其麻醉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介入治疗;麻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中属于严重的疾病,会造成患儿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对其生活质量也是比较大的威胁,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导管介入治疗,其优点是造成的创伤小,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因此病情比较轻的患儿选择该方式是非常理想的,临床中使用也比较多。因为儿童好动,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其和医生的配合度非常不好,先对其进行全麻,然后再进行介入治疗,麻醉的安全性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对后续的介入治疗也造成了影响[1]。我们为了能够对先天性心脏病使用介入治疗的麻醉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院的部分患儿的治疗进行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其均进行了ASA检测,共有男性患儿33例,女性27例,最小是2岁,最大是12岁。16例患儿为动脉导管未闭;30例患儿为房间隔缺损;14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心脏超声,结果显示6例患儿合并有轻度的肺动脉高压;均无发现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1.2方法术前6h禁食,术前4h禁饮;确保各类设备已经集齐:心脏除颤器、小儿气管插管以及麻醉机等,麻醉和抢救所需用品也需备齐。13例患儿需要先接受麻醉,才能将外周静脉开放。13例患儿基础麻醉药物为氯胺酮和硫酸阿托品,剂量分别为5~7mg/Kg和0.01~0.015mg/Kg,在开放外周静脉后通过静脉推注的给药方式给予剂量0.05~0.1mg/Kg的咪唑安定;其余47例患儿在进入导管室之后能够主动配合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输液,此类患儿在麻醉诱导之前先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给药剂量为0.01~0.015mg/Kg硫酸阿托品,大约5min后进行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推注方式给予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剂量分别为1.5~2mg/Kg和0.05~0.1mg/Kg。所有患儿在外周静脉开放之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适量的5%葡萄糖溶液,患儿维持麻醉均通过连续静脉输注方式给予剂量为25~75ug/Kg/min,手术过程中如有必要,可以间断的追加剂量为0.5~1mg/Kg的盐酸氯胺酮以及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如果患儿有明显呛咳症状,先进行加深麻醉,如没有显著改善或者SpO2指数有明显下降,给予剂量为0.1mg/Kg的维克溴氨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术后患儿先安置在麻醉恢复室,等到完全清醒后才送返病房。

1.3手术步骤于患者的股动脉及股静脉进行穿刺,然后置入左右心导管,为造影诊断,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进行确定,先了解患者的适应症,然后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其性质与伞类似,撑开后固定。

2结果

全部的患者都先接受麻醉治疗,患者的镇痛以及镇静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都表现良好,患儿的呼吸系统正常,顺畅。1例患者因为口腔分泌物而需要积极的处理,用硫酸阿托品治疗后,其呼吸道再次恢复通畅。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在手术时有喉痉挛症状,SP02的指数降低较快,为其提供了面罩吸氧和加深麻醉后,其症状仍然存在,因此需要使用气管插管来控制呼吸,避免患儿缺氧,术后为其留置气管导管,在患儿苏醒后可以拔管。全部的患儿均没有出现麻醉并发症的情况,介入封堵治疗非常成功。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科心内科中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疾病,该疾病使用介入治疗效果不错,介入治疗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和发展过程中,封堵装置以及导管在手术中的使用,对治疗效果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临床中使用该方式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也是目前临床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介入治疗的广泛使用是建立在安全有效的麻醉基础上的,麻醉师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能够对手术的过程提供良好的条件,该手术操作精细,准确度要求高,所以全程,患儿都需要在安静无痛的环境下进行,这样才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度,而患儿的体征和血流动力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麻醉师应该对该手术治疗过程和细节进行了解,寻找最佳麻醉方案[2]。

此次研究中,并没有失败的病例,术后患者也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表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介入治疗时,使用的麻醉治疗并没有出现异常,给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患儿呼吸顺畅,体征稳定,这都是手术成功的大前提,临床中使用咪唑安定、丙泊酚、氯胺酮进行麻醉治疗,其效果非常好,手术安全性高,麻醉效果优秀。因此在临床中使用心脏介入治疗来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治疗时,可以选择此种麻醉方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潘彩华.两种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4(10):145-146.

[2]李斌,范太兵,李群.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治疗[J].中外妇儿健康,2013,16(08):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