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输血前血清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患者输血前血清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徐煜

达州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118186名拟输血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HBsAg阳性10318例(8.73%),抗-HCV阳性380例(0.31%),抗-HIV阳性613例(0.52%),抗-TP阳性4854例(4.1%)。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还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预防医源性感染。

关键词:输血;感染;HBsAg;抗-HCV;抗-HIV;抗-TP

【Abstract】Object:understandtheinfectionofpatientsbeforebloodtransfusionrelatedinfectiousdiseases.

Methods:usingchemiluminescencemethodandenzyme-linkedimmunoassayfor118186beatransfusionofHBsAg.,anti-HCV.,anti-HIVandanti-TPtest.

Results:HBsAgpositiveresultsof10318cases(8.73%),anti-HCVpositive380cases(0.31%),anti-HIVpositivein613cases(0.52%),anti-TP4854cases(4.1%)werepositive.conclusion:Todetectpatientsbeforetransfusioninfectionindex,isnotonlybeneficialtothepatient'sdiagnosisandtreatment,canalsoreducethemedicaldisputescausedbybloodtransfusion,preventionofiatrogenicinfection.

【Keywords】Bloodtransfusion;Infection;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输血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有可能引起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和医疗纠纷[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一方面需要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需要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为以后处理医疗纠纷时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防范于未然。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也明确规定:患者输血前要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包括: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我们对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共118186例术前及拟输血患者的感染性检测结果做了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前及拟输血患者共118186名,其中男性61296名,女性56890名,年龄3d-90岁,平均48.2岁。

1.2试剂与仪器

HBsAg测定试剂盒(四川迈克公司)、抗-HCV(英科新创公司)、抗-HIV(英科新创公司、珠海丽珠公司)和抗-TP酶联试剂盒(英科新创公司),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胶体金(广州万孚)。所有试剂均为国家批准合格产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仪器有四川迈克公司生产的IS-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上海科华生产的KHBST-360型酶标分析仪、上海新波生产的SYM-810洗板机、长沙湘仪生产的TDZ5-WS多管架自动平衡离心机。

1.3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静脉血4ml,及时分离血清。HBsAg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抗-HCV.、抗-HIV和抗-TP均用酶联免疫法。使用合格试剂,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四项检查项目的阳性结果都用胶体金快诊复查。抗-HIV阳性者次日重新抽取患者血液用丽珠试剂复检,初筛和复检均为阳性者标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诊试验。所有项目的室内质控在控。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利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结果

在118186例送检的患者血液样本中,呈现阳性结果的血样一共15615例,阳性率13.21%。其中HBsAg阳性10318例(8.73%),抗-HCV阳性380例(0.31%),抗-HIV阳性613例(0.52%),抗-TP阳性4854例(4.1%)。各项感染性指标物检测结果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感染性指标检测物的例数也在明显上升。具体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输血所致相关传播疾病也就越来越被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2]。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均可经输血传播,其中病毒对受血者威胁最大,特别是输血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原因是处于“窗口期”的供血者血液检查结果有可能为为阴性,但实际血中携带病毒,一时难以解决。我国是乙肝高发区,HBV感染者约1.2亿人,慢性肝炎者约2000万人,HCV感染者约3800万人[3]。本组资料中HBV总阳性率低于全国乙型肝炎率平均水平9.75%[4]。作者认为: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不断普及,乙肝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各地HCV感染情况不一,阳性率范围为1.2%-5.4%[5]。本组资料统计的HCV总阳性率低于我国普通人群平均水平范围内。我国的梅毒发病增长速度居法定报告的8种性病之首[6]。本次调查也证实了这点。艾滋病流行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我国HIV感染者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加,估计我国HIV实际感染者已超过70万人[7]。本组资料中HIV近几年来的增长也证实了这点。并且总阳性率高于资料统计的HIV阳性率在一般人群中为0.05%-0.1%之间[8]。因此,患者在输血前检测抗-HIV是非常必要的。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势在必行。除了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检查结果能为患者提供客观依据证明在输血前是否感染了相关疾病。可以防止以后因输血或手术创伤检查造成的医疗纠纷中没有证据可查。通过检查输血相关传染性标志物,也可发现潜在的病原体,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自我保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在患者之间进行择期手术安排时,尽量将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标志物阳性者排在后面,并及时对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总之,进行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意义重大。医务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莉,府伟灵,陈晓,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中华医学感染性杂志,2003,13(6):561-563

[2]唐满玲,李见红,吴莹,等.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59

[3]李春华,肖玉,周柏发,等.输血前检查HBsAg、抗-HCV、抗-TP的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5,27(2):109

[4]陈焕然,许文宁,伏奕舟,等.珠海健康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24-1125

[5]庄辉,石爽.重视丙型肝炎的筛查[J].肝脏,2007,12(5):333-335

[6]李舰艇,姚水洪,郑林福.衡州市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2):95-96

[7]中国输血协会.异体输血的潜在风险[S].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实施手册,2012,7-8

[8]郭勇,郭桂英,石小川.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意义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