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配电网技术框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浅谈智能配电网技术框架研究

杨伟伟董效军曹磊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巨野县供电公司274900)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度的加快,加大了对智能配电网技术的研究。本文从设备层的建设和完善、数据层的构建和应用层的技术提升等方面分析了智能配电网技术框架。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框架;研究分析

在全球资源压力不断加大的同时,我国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力市场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电网数据量将会逐渐增多,未来电网数据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保证电能的协调供应,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能源,适应电力用户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因此电力企业也面临着行业挑战。

1设备层的建设和完善

在智能配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实体结构建设的合理性和灵活性,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配电网基础十分薄弱,在自动化方面发展不足,和智能配电网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作为智能配电网框架的最底层,设备层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受到重视,建设出实体坚强的配电网,同时实现配电装备的智能化[1]。基于这两点要求,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在规划流程和规划方案方面开展研究,保证电力建设适应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要求;第二,不断完善智能配电网设备,实现二次系统的测控、保护和稳定控制的功能,应用静止补偿设备和分布式储能设备等完善智能配电网的功能。

2数据层的构建

智能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采集较多的设备信号,将多种信息集中起来,同时这些数据有着较高的实时性要求,传统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借助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构建出完善的通信平台和信息数据库。针对智能配电网的数据信息管理工作而言,它必须在数据层完成,因此数据层成为智能配电网的核心数据库,可以在应用过程中为电网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数据层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研究。

第一,应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应用传感测量技术为电力系统数据的采集带来便利,例如功率因数、线路负荷、设备温度等。借助传感测量技术,及时获取电网的运行状态信息,对设备开展监控,及时评价和判断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

第二,积极应用开放化的通信平台。现有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一般都是实现信息从设备流向调度中心,只有少量的信息可以从调度中心流向设备端,无法满足智能电玩通信信息的双向流动要求。因此,在智能配电网技术框架研究过程中,必须建立高速双向的通信基础,应用开放化的通信平台实现即插即用,保证电网设备之间的信息可以双向流动,借助统一的信息标准,为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交流体用保障。

第三,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应用这个信息平台将多种信息系统联系起来,避免数据模型维护不及时的问题,保证多种设备之间及时通信,完善信息的交流方式,实现信息双向流动和数据共享。

3应用层的技术提升

智能配电网的建设目标是要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实现设备信息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构建出设备的在线监测体系。在提升应用层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以下关键技术的研究。

第一,优化运行环境。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环境的优化可以为电网的运行提供安全的环境,保证分布式电源可靠应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可以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电力系统中共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快对电力设备检修方式的优化,在故障状况下可以快速实现转供。

第二,加强仿真和模拟研究。为了实现配电网自愈功能,必须保证智能配电网实现快速的仿真和模拟,在配电网状态估计和负荷预测的过程中,完善对静态模型和动态性能的计算评估,在多种信号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力网络运行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

第三,应用智能调度。为了保证智能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投入应用,保证多种信息的双向流动,必须优化现有的智能调度的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实现电网的精确调控,加强过程监测。

第四,应用智能控制方法。在电网中计入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用户侧的状态较为复杂,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互动为调度目标控制带来了问题。因此在考虑智能电网安全性控制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节能减排要求,提高能源的应用效率,与传统电网的管理目标相比,智能配电网中的控制目标更加复杂,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充分体现出智能配电网的优势。

第五,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在智能配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统一的标准保证多种技术应用之间互动,积极参加国际电力标准的研究,同时结合国内电网的发展现状建立完善、兼容性好的开放标准体系[3]。

4结束语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智能配电网是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要在网络结构、设备管理和通信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在分析国内电力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开放性标准体系,优化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政策,使电力发展战略和能源战略结合起来,为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建芳,盛万兴,孟晓丽等.智能配电网技术框架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3):31.

[2]贾东梨,孟晓丽,宋晓辉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体系框架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7(2):14.

[3]陈文升.建设智能配电网的思考及技术体系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