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事故防护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气事故防护措施探讨

张晓1佟志杰2

1.天津市德安圣保安全卫生评价监测有限公司天津市300140

2.天津雷沃发动机有限公司天津市300400

摘要:人员因素与设备因素是防止发生电气事故的重要方面,本文论述电气事故的防范措施,提出安全性建议。

关键词:电气事故;人员;设备

电气事故是一般企业较为常见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多为电能防护失效、人员误操作、电气设备故障等因素,可造成人员电击、电伤、设备损坏及火灾等严重后果,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单位常抓不懈的一项任务,但又往往感到“电老虎”防不胜防。对电气伤害防护措施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是企业发生电气事故的重要因素,也是防范电气事故发生的立足点。人员触电和电气火灾爆炸是电气事故常见的表现形式。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在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正常工作运行的情况下,人体直接触及了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从而形成了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指在线路或设备故障状态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位变成带电状态,人体与之接触即发生电击。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按照我国相关电气行业标准规范,所有电气装置都必须具备防止电击伤害的直接接触防护措施和间接接触防护措施。

绝缘、屏护、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其中,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是防止电击事故发生的最基础的防护措施,良好的绝缘性能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的线路流动。绝缘材料按照样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绝缘材料。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当超过极限耐热温度时,绝缘材料将加剧受热老化,绝缘能力极速降低,不但危及人体安全,也会缩短电气设备的寿命。因此,为保证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不但要防止绝缘破损,也要定期进行绝缘电阻检测,必要时更换性能下降绝缘材料。《电业安全工作规程》(GB26164.1)中明确规定:“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不完整或带电部分外露时,应立即找电气人员修好,否则不准使用。不准使用破损的电源插头插座。”实际工作中,绝缘破损是造成人员和设备电气事故的重要因素,保证绝缘良好是消除电击事故的重要举措。屏护是指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屏护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规定:“标称电压超过交流方均根植25V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应设置遮栏或外护物。”目前,很多企业的变配电设施缺少屏护措施,对人员安全及设备本身形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间距包括线路间距、用电设备间距和检修间距,如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1.3-1.5m,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m。需特别注意的是,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规定,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可作为其他直接接触防护措施失效或使用者疏忽时的附加防护,但不能单独作为直接接触防护措施。

电气火灾和爆炸是指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的主要形式。在爆炸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环境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电气开关、熔断器、照明灯具、电热器具、电动机等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尤其是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不仅有较大的火灾危险,还有爆炸的危险性。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从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火灾事故统计可知,就引起火灾的原因而言,电气原因已居首位。为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可从以下措施着手:1、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过程中,防止接线和操作错误,避免发生短路。2、外壳防护到位,防止粉尘、小动物等进入设备导致短路。3、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设计选型正确,合理使用,禁止设备带病运行,防止发生过载现象。4、防止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因漏电产生发热,进而引起火灾。5、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中的电缆连接部位是电气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是产生危险温度的主要部位之一。电气接头应连接牢靠,具有足够的接触压力,连接表面平整光滑,对于铜铝连接应采用铜铝过渡接头,适当采用导电膏以降低接触电阻。6、设备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散热措施,避免局部热量积聚而导致火灾。7、设备运行过程中应保持电压稳定。8、在易发生火灾或堆放可燃物的场所,禁止使用电热器具。照明灯具下方与可燃物品保持安全距离。

人员因素与设备因素是防止发生电气事故的重要方面,只有对人员和设备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电气事故频发势头。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蔡幼君,潘伟,电工工艺与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