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6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6例临床观察

罗燕

罗燕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人民医院531400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肺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部CT影像学可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常涉及两片肺叶,多数患者为双侧同时患病;对细菌进行菌型鉴定,可见快速生长型细菌中脓肿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最多,慢速生长性细菌中,以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支杆菌最多;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咳嗽、咳痰,发热、咯血,咳出的痰液以白色粘痰为主。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症状类似于肺结核,其多发于免疫力低下或者有慢性基础肺病的患者,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对多种抗菌药物对原发性耐药性,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症状;原发耐药性;菌型鉴定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是一种类似于肺结核的慢性肺病,是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病变[1],其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群体中[2],致病的菌型多,对多数抗菌药物都具有原发耐药性,通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在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时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病情易反复,目前临床上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6例我院接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中男21例,女5例;年龄范围在20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41.3±3.8)岁,发病时间3个月到9年不等,平均发病时间(4.3±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我国制定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标准[4]。

1.2菌型鉴定方法

使用培养基对26例患者的咳痰进行结核菌培养,培养结束采用传统粗筛分离结核菌与非结核菌,并按照我国的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规程进行菌型鉴定。

1.3耐药试验

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将患者的痰液接种在经过改良后的罗氏培养基上,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进行耐药试验。常见药物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卡那霉素、卷曲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以及对氨水杨酸、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等。统计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

2结果

2.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咯血、咳痰、气促、发热、盗汗、乏力等,经资料统计发现,26例患者中有咳嗽症状的26例,有咯血症状的9例,有咳痰症状的16例,痰液形态以白色粘痰为主,占到61.5%,黄色脓痰次之,占到38.5%;有发热症状的患者10例,占38.5%,有盗汗乏力症状的患者7例,占26.9%,有气促症状的患者3例,占11.5%。

2.2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

26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双侧肺叶的21例,占80.8%,病灶位于左侧肺叶的2例,占17.7%;病灶位于右侧肺叶的患者3例,占11.5%;所有患者的病灶多呈现条索状影,小斑片和小结节等,患者两肺容易出现肺野空洞,病情进展较为缓慢。

2.3菌型确定与耐药感染实验结果

将患者的痰液接种在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发现快速生长型细菌17例,慢速生长型9例。快速生长型以脓肿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居多,慢性生长型以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支杆菌居多。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细菌培养结果

组别数目比例脓肿分枝杆菌952.9%龟分枝杆菌529.4%偶然分枝杆菌211.8%快速生长型(17)耻垢分枝杆菌15.9%鸟分枝杆菌444.4%胞内分枝杆菌333.3%慢速生长型(9)海分枝杆菌222.2%

临床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药物进行耐药实验,结果如下。

表2多重耐药实验结果药品种类耐药率链霉素91.3%异烟肼99.3%利福平96.0%卡那霉素11.2%卷曲霉素49.3%氧氟沙星78.3%环丙沙星65.1%阿米卡星83.2%对氨水杨酸78.2%丙硫异烟胺77.1%乙胺丁醇85.2%

根据耐药实验的结果对26例患者使用联合用药治疗,9例在一个月内病灶有吸收,病情有所好转;有3例患者好转出院后在半年内复发,其余治疗无效,但无死亡病例出现。

3讨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发病率越来高,尤其是艾滋病的出现,更加剧了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发病率。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和有慢性基础性肺病的人群中,HIV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艾滋病群体就极易感染这种病毒。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目前肺结核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发病率却在不断上升。一方面,国内外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十分有限,在治疗上没有突破,另一方面,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本身的原发性耐药性,普通的抗菌药物无法发挥疗效。临床上的多重耐药试验结果表明,许多患者不仅对一种抗菌药有耐药性,耐双药、三药甚至耐全药的患者群体也非常庞大,所有患者中,以耐三药的患者比例最大。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患者在治疗前先要对痰液进行培养,从而鉴别细菌的菌型。常规的菌型鉴定方法需要采用分枝杆菌的培养物进行生长特性实验、生化特性试验等多种实验,通过多重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操作复杂,准确率低,无法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新型的细菌培养与鉴定方法包括“PCR-反向斑点杂交鉴定法”和“免疫层析法检测MPT64蛋白鉴定法”等,其中PCR-反向斑点杂交鉴定法是以分枝杆菌的rpoβ基因为靶基因序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HA)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这种鉴定方法可以将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至种的水平[7],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而免疫层析法检测MPT64蛋白鉴定法则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优点,方法快速准确,这两种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别方法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合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本文中提到的26例患者的发病时间从3个月到9年不等,虽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症状类似于肺结核,但研究认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情进展要比肺结核缓慢的多[8],最常见的表现是肺叶的上叶尖段及后段有或者没有钙化线状影与结节影,但下叶的病变较为少见。

另外,由于相近的临床症状,在临床诊断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常被误诊为肺结核,所以临床上出现以下情况时要考虑是否可能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有慢性基础性肺病的患者出现了类似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且X线改变的情况;按照肺结核的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呈现出双侧肺叶分布小结节和小斑影,以及肺野周围多发空洞的情况。尽管两种疾病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患者的心理状况都需要受到个人和社会的重视,两种疾病都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心理因素又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影响,所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社会上受一些歧视,多一些支持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的好转[9]。

虽然现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些医学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吕圣秀.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4例的CT表现[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5):631-632.

[2]殷玲丽,刘颖,楚云萍.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2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1646.

[3]李佺,陆兰英,段琼红.1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94-95.

[4]伍桂雄,刘远波.3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7):70-71.

[5]梁冰,黄瑞霞,邓虹,何庆秋.6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08-2410.

[6]李国利,赵铭,张灵霞,王倩.免疫层析法检测MPT64蛋白在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1):152-153.

[7]张晓娟.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35-36.

[8]贺伟,潘纪戍,周新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表现[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553-556.

[9]陈明朝,杨松华,李莉,王伟,邹月明.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5(5):125-127.__[9]张红伟.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术治疗脑出血的手术配合[J].中国医药导报,2010,v.7;No.18010: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