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李小琼

(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00)

【摘要】目的:探讨cTnI、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1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总结100例患者入院时、治疗48小时后、出院时的cTnI、hs-CRP、BNP水平;比较两组各项实验数据。结果:经实验分析可得,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TnI、hs-CRP、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功能差时的浓度越高;cTnI、hs-CRP、BNP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敏感性高,检测结果准确率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cTnI、hs-CRP、BNP水平高于正常人,cTnI、hs-CRP、BNP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结果更加准确,临床诊断与预后判断价值高。

【关键词】cTnI;hs-CRP;BNP;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091-02

心力衰竭属人体内多种心脏疾病所致的心功能不全,临床上多见患者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心脏排出量满足不了机体代谢需求,人体内的各大器官、组织缺乏血液灌注,并伴有肺循环、体循环淤血的症状,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临床诊断时务必严格准确,才能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此次实验分析总结了100例患者入院时、治疗48小时后、出院时的cTnI、hs-CRP、BNP水平,对其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1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100名志愿者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均于4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79±5.31)岁。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患者年龄均于47~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5±5.47)岁;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取患者入院第2天早晨、治疗48小时后、出院前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对照组取患者空腹12小时静脉血;平行测定患者的cTnI、hs-CRP、BNP浓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cTnI、hs-CRP、BNP水平比较分析

入院时观察组cTnI、hs-CRP、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心脏功能越差的患者的浓度越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nI、hs-CRP、BNP水平比较,见表。

2.3观察组入院早期cTnI、hs-CRP、BNP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比较分析

cTnI、hs-CRP、BNP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敏感性高于cTnI、hs-CRP、BNP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3.讨论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除了心室重构之外,人体内神经内分泌与细胞因子激活亦是关键的发病机制,体内的细胞因子及神经体液系统会互相作用,共同存在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1]。

cTnI可充分反映人体心肌损伤程度,早期细胞膜受损后的胞浆会释放出cTnI,造成cTnI水平持续升高[2];且人体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为CRP水平升高,不过浓度偏低,测定时要选择十分灵敏的方法才能测出结果,此时测得的结果称为hs-CRP;BNP是人体左心室分泌后释放至血液循环中的物质,而刺激BNP分泌的主要因素就是心室负荷与室壁张力升高[3]。且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亦是不同的[4],其水平与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为正相关。此次实验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cTnI、hs-CRP、BNP水平高于正常人,心功能越差时的浓度越高;cTnI、hs-CRP、BNP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敏感度优于单项检测[5]。

综上所述,cTnI、hs-CRP、BNP联合检测心力衰竭患者的结果更佳准确,临床诊断与预后判断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为民,张晓伟.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11):33-34.

[2]韩彤亮,康维强.超声心动图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适用标准与合理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2):160-162.

[3]吕明睿,王佳瑞,张静.hs-CRP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评价的意义[J].中国医学指南,2012,10(10):153-154.

[4]宋丽芬,李贵华,胡江乔,赵晓静,贾博.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6,(06):556-558.

[5]原永明,王慧,尹良平,璩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5,(06):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