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 2

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徐玮

徐玮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关键词】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92-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轻者增加患者病痛、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和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为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确诊的10例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0例,其中确诊DVT患者1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和MRI)检查明确急性脑梗死诊断。10例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71.5岁,男性8例,女性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7例,房颤3例。

1.2临床表现:肿胀者9例,有疼痛者8例,出现皮肤发红发绀7例。Wells评分≥3者8例,1~2分者2例。均为单侧肢体,均位于患侧,发生时间为病后6~21d,平均17.5d,10例DVT患者均经多谱勒超声证实。瘫痪肢体肌力0~Ⅱ级者8例,Ⅲ~Ⅳ级者2例。

1.3治疗方法:脑梗死的治疗按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相应治疗。对于合并DVT患者给予局部治疗:抬高患肢20~30°,50%的硫酸镁湿敷;穿弹力袜,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疗程7~10d,部分患者重叠口服华法林4~5天,初使用量为2.5mg,然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用量,维持INR值2~3之间。

2结果

8例好转,疼痛消失,肢体肿胀明显消失,复查多谱勒超声,管腔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2例遗留轻度水肿,无出血病例,无死病例亡。

3讨论

早在1864年,RudolpVir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发病机理: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三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急性脑梗死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纤维蛋白血症。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机械性损伤。长期糖尿病可引起细胞内皮功能受损;高脂血症可使血黏度增高。除共同危险因素外,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也与下例因素有关:偏瘫和卧床使下肢的血液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造成血流缓慢,在下肢静脉内形成涡流,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并使血小板从血流中由轴流移向边流,脱水剂的使用,可引起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深静脉置管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均可促进血栓形成,本组脑梗死患者均有偏瘫,卧床,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7例,房颤3例,具有上述多个危险因素。

DV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皮肤红斑发绀,皮温升高,多发生在患侧,可于发病后第2天出现,高峰在4~7d。本组10例患者均发生于为患侧下肢,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与之相符,但开始发病时间为病后6天,高峰在12~21d。DVT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除临床表现外,其明确诊断需进行一些相关检查。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为具有无创、经济、可重复性,敏感性和准确性高[2],应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但对无症状的近端DVT和膝下DVT的发现率较低;血浆D-二聚体在DVT急性期含量增高,但在出血、外伤、妊娠、肿瘤等情况下也可增高,因此它是一个敏感而非特异性指标,D-二聚体水平低说明DVT的可能性较小,可作为排除指标[3]。Goodacre等[4]认为评价可疑DVT的最佳方法是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作为筛查指标,并根据筛查情况重复超声检查。

急性脑梗死后并发DVT极易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应特别警惕其发生,因大多数DVT是无症状的,所以应重在预防,一旦出现症状,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诊治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病死,所以早期预防极其重要。对偏瘫和卧床患者,早期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按摩肌肉,穿弹力袜,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危险因素,避免过度脱水,减少患侧肢体输液。对于发生DVT者,除局部治疗外,如无禁忌症,给予抗凝溶栓、手术或介入治疗,本组10例DVT患者经治疗8例好转,2例遗留轻度水肿,无出血病例,无死病例亡,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全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李佳,张箭.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1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149-2150.

[3]DimitriosScarvelis,PhilipS.Wells.Diagnosisandtreatmentofdeep-veinthrombosis[J].CMAJ,2006,175(9):1087-1092.

[4]GoodacreS,StevensonM,WailooA,etal.Howshouldwediagnosesuspecteddeep-veinthrombosis[J].QJM,2006,99:37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