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 2

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闫渊1马晓燕2(指导)

闫渊1马晓燕2(指导)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2)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30-02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由于其隐匿性发病,渐进行加重的病理特点,故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很难引起患者的重视,直至发展至终末期时只能通过肾脏透析疗法及肾移植术来延缓病情。近年来,我国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早、中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常以健脾补肾泄浊为主要治疗原则,为准确了解健脾补肾泄浊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疗效提供系统、严谨、客观的评价,我们对这种疗法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评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提供最佳循证医学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盲法均以纳入。

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6月安徽黄山会议拟定诊断标准[1]。

排除标准:非随机对照,非临床研究,或中药与中药的对照;研究对象具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并发症;患者年龄小于15岁的儿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疗效指标

主要指标:临床有效率、血肌酐

1.3资料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6年~2016年),万方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2006年~2016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2015年)。检索词:慢性肾衰、健脾补肾泄浊、健脾补肾、补肾泄浊。

1.4文献质量评价

每个临床试验方法学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意见不一致时讨论解决,或向相关专家咨询意见。每个试验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评价:随机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采用盲法;是否做到分配隐藏;有无失访或退出及退出时是否采用了意向治疗分析。

1.5统计分析

统计学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3软件统计。当计数资料的同质性好时(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同质性不好时(P<0.05)用随机效应模型,用比值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加权均数差描述,二者均用95%的可信区间表达。P<0.05表示不同疗法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所有4条质量评价标准均完全符合,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最小(A级);如果其中一条或多条不充分或未实,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中等程度可能性(B级);如果其中任1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足,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C级)。

2.结果

2.1文献纳入结果

共检索到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相关文献300篇,阅读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7篇中文随机或半随机实验(2006年~2016年)。4篇论文被评为B级(2~4),13篇论文被评为C级(5~8)。15个实验均采用随机方法,其中1个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余试验采用了简单随机。所有试验均未交代是否采用盲法,分配隐藏不清楚,均无失访或退出,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15篇文献报道健脾补肾泻浊法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和相同常规西药组对照对临床有效率的影响。异质性检验示:P=1.00,I2=0%,无统计学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总体效应检验示:(SMD=4.18,95%CI[3.07,5.70],P<0.00001),故健脾补肾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有效率优于西药常规对照组。(见图1)

Review健脾补肾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Meta分析

Comparison02健脾补肾泻浊法中药联合常规西药及相同常规西药

Outcome01临床有效率

*

图1健脾补肾泄浊中药治疗慢性肾衰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2.3两组血肌酐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12篇文献报道健脾补肾泻浊法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和相同常规西药组对照对血肌酐的影响。异质性检验示:P<0.00001,I2=89%,无统计学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总体效应检验示:SMD=-47.29,95%CI[-69.11,-25.47],P<0.00001,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血肌酐疗效优于西药常规对照组。

3.讨论

虽然本系统评价存在方法学的缺陷,致使上述结果的证据强度不高,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采用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能有效较低血肌酐水平且临床有效率较高,故也证明健脾补肾泄浊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为了进一步客观、严谨的评价健脾补肾泄浊的疗效,希望在今后的临床中能多一些具有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做到严格随机分组、进行随机方案的隐藏、尽可能采用盲法从而提高纳入文献的质量以期进一步增强其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

[2]张万勇.补阳泄浊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7):90-92.

[3]沈维增.健脾补肾、化瘀泄浊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脂质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2):8-10

[4]吴玉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杂志,2015,7(10):88-90.

[5]夏海岩,沈立,周家骏等.健脾补肾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期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533-1535.

[6]谭永东,郑晓军,张国洲等.化湿补肾泄浊法对早中期慢肾衰钙磷代谢的干扰[J].江西中医药,2006,37(287):20-21.

[7]安玲,董军梅.补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J].光明中医,2009,24(1):61-62.

[8]元艺兰,金香淑,孙虎生.健脾补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2919-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