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磷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血磷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刘克云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研究血磷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先后两次的血磷和血清白蛋白的测量,分析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的临床指导意义。结果患者两次检测血磷水平比较。第一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82±0.65)mmol,60岁以下(1.97±0.68)mmol;第二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71±0.43)mmol,60岁以下(1.72±0.45)mmol。其中60岁以的患者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下降不明显(p>0.05)。首次测量60岁以上(40.2±3.3)mmol,60岁以下为(41.2±3.2)mmol;第二次测量(39.8±2.7)mmol,60岁以下为(39.9±2.1)mmol。结论血磷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检测有临床肾病透析患者的阶段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肾病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阶段,血磷指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威胁,同时营养不良也是影响患者生命紧密相关[1]。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营养不良的主要观测指标,可独立预测死亡。为了验证这一点,本研究将80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我院肾内科收治重症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肾小球肾炎22例,多囊肾疾病27例,糖尿病肾病21例,干燥综合征肾炎3例,慢性肾炎7例。所有患者均为合并肾及其它部位肿瘤,无肝硬化和急性感染等症。其中,60岁以上51例,60岁以下29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1.2方法

1.2.1血磷及血清白蛋白测定

对80例患者进行先后两次的血磷和血清白蛋白的测量,测量间隔为1年。其中,血磷测量采用Sysmex仪器完成,血清白蛋白采用Hitachi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首次测量为2016年3月,第二次测量为2017年3月。血磷正常值范围为0.98~1.48mmol/L,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进入CKD5期患者血磷正常值为1.13~1.78mmol/L,第二次检测阳性意义标准为上升≥0.65mmol/L,血清白蛋白以≥35g/L为标准,第二次检测阳性标准为下降≥5g/L。记录死亡率并结合检测结果分析死亡原因。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来完成相关数据统计,所有计量资料标准均能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数据检验方法为t检验,并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两次检测血磷水平比较

第一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82±0.65)mmol,60岁以下(1.97±0.68)mmol;第二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71±0.43)mmol,60岁以下(1.72±0.45)mmol。其中60岁以的患者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下降不明显(p>0.05)。

2.2两次白蛋白达标情况

首次测量60岁以上白蛋白指标为(40.2±3.3)mmol,60岁以下白蛋白指标为(41.2±3.2)mmol;第二次测量白蛋白指标为(39.8±2.7)mmol,60岁以下白蛋白指标为(39.9±2.1)mmol。

3讨论

高磷血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根据NK《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血磷达标率达到了53.8%,与相对的指标相比,达标率较低。患者的血磷死亡平均值为1.78mmol,但存活是小于1.78mmol。本研究显示血磷异常患者死亡率偏低,可能是血磷异常引起并发症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高磷血症是长期的观察指标。高磷血症可致使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而成为肾性骨病。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而出现肾性骨病,甚至导致血管及软组织血管及软组织钙化、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等症[2]。研究中,患者死亡率与血磷症的血液透析对于磷的清除与时间和清除频率有关。常规血液透析每次清除磷较为有限,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需要合理控制饮食,但是过度控制饮食容易导致白蛋白过低,出现营养不良等症,并表现为血磷明显波动。在透析过程中,每夜透析及延长透析周期可有效清除血磷,但是当前我国的医学条件尚难实现,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存在极大的难度,过程中可以出现高钙血症。研究表明,与所使用药物中的磷结合剂有关,但是还不能够换成其他药物。非含钙、铝、磷结合剂(如司维拉姆等)可有效降磷,但是价格偏高,普通家庭患者很难接受,且其副作用尚需要进一步查明。针对高磷、高钙患者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针,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做好相关宣传,适当的采取低钙透析液来改善患者预后。血磷短时间出现大范围浮动,则说明与饮食习惯不佳有关,需要及时干预,保证充分透析以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3]。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并可预测死亡率。当出现不充分透析和全身微炎症状态,急、慢性感染患者时,将出现蛋白质摄入减少有直接关系,血清白蛋白是临床上有效反映维持性血液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崔英等也发现,白蛋白存活率低的情况下,1年内死亡率较高。在本次治疗过程中,第一次检测60岁以上患者平均水平为(1.82±0.65)mmol,60岁以下(1.97±0.68)mmol。提示临床不能单纯满足患者白蛋白水平能否达标,尚需对患者白蛋白水平进行即时观察。即使患者白蛋白≥35g/L,如持续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依然较高。蒲蕾等研究表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波动>3.0g/L,将极大的提高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提示动态观察白蛋白之重要性。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中晚期肾病患者治疗和延续生命的主要方法。在透析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磷指数和血清白蛋白指数可以辅助了解患者状态,通过指标变化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水平,提供继续治疗方案,并为临床治疗肾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莉,李贵森,刘志红.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5,22(6):556-559.

[2]崔英,眭建.血液透析患者1年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7(3):234-235.

[3]蒲蕾,何强,洪大情,等.血浆白蛋白波动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的相关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4(6):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