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翟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翟燕

翟燕

天津市南开医院急诊科天津300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当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时间段内急诊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相关对象,按照患者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常规组患者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监护,而综合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类型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情况以及其它临床指标。结果: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较少,且其它主要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实验对象的具体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而言,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关键词:急诊;安全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满意度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急诊患者的数量也是各科室中相对较多的,在急诊患者的一系列抢救工作当中,护理是较为关键的组成因素,对于患者急诊抢救的成功率及预后情况等都有极为明显的影响[1]。在急诊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之下出现一些不安全事件,这就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2]。急诊患者的自身病情相对较重,部分患者处于甚至濒临死亡的危重状态,且患者的病情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这样就使患者带有明显的复杂性与风险性,患者的护理工作也会出现不确定性[3]。在急诊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风险管理主要是指提前预计可能出现的损失风险,并且对相应的风险严重性进行分析,进而找到科学的处理方式,最大限度之内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4]。我院针对收治的急诊患者选择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4月—2017年8月时间段内当中被送至我院急诊科紧急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2例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的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在此次研究当中,按照患者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均匀分成常规组及综合组,每组各有61例对象。常规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为28例,患者年龄为19—82岁,车祸受伤患者33例,殴打受伤患者22例,高空坠伤患者4例,其他原因患者为2例;综合组患者当中男性为34例,女性为27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81岁,车祸事故受伤32例,殴打伤为21例,高空坠伤患者3例,其它原因则为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在比较后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因为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仅需要在入院后接受临床常规性质的护理,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的个人饮食进行统一指导,并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加强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包括患者的胸片、心电图、血液指标、尿液指标及肝肾指标等,并且针对患者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并科学认识相关情况。

综合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护理管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性较强的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方式如下所示:

1.2.1健全相关制度

急诊科护士长会根据急诊科的实际特点制定并且完善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且总结具体的管理方法等。护理人员需要将护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存在的风险因素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得到对方的认可,这样才能降低医患纠纷的来临。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会在具体制度当中加入针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应急预案,以此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提高防范意识

护理人员会接受一系列培训等,不断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并且掌握急诊科所有设备的操作方法、急诊药物的使用方式等。护理人员会开展定期交流,不断总结患者护理工作当中出现的各类疑难问题等,将患者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找到,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管理流程的完善处理,还要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等。

1.2.3科学管理药品与设备

护理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当中做好急诊科内各个类型设备与不同药物的管理,确保不同的设备有专人进行管理与维护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处理,并做好具体保养,对设备与药品的相关情况进行登记。护理人员需要每日进行急诊科设备与药品的清点与检查,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将情况及时上报,确保故障问题等被及时排查。

1.2.4护理文件管理

在急诊科患者安全管理当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护理文件方面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件是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的记录,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护理人员在记录护理文件的时候一定确保其及时性、准确性与客观性,并且重点观察三无人员。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留观病例进行存档,并且每个月进行一次详细审查。

1.2.5人性化管理

护理人员在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当中还需要开展人性化管理,并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等,建立起融洽的护患关系。如果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急躁情绪等,护理人员需要用较为耐心的态度与其沟通,并且要将相关事项等告知患者家属,并且加强内科外科互相配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床边安全管理,在病床旁边做好安全围挡的放置等,我院还设立了对讲机,确保护理人员随叫随到,避免患者的急诊抢救出现延误。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给予患者关爱之情[5]。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干预下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护理舒适度、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护理人员护理的亲切度等五项内容,满分为100分。患者打分不足60分则表示不满意,61—85分表示较为满意,超过85分则为非常满意,患者总满意度为较为满意+非常满意。

此外,分析两组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以及急诊抢救物品的完好率、无菌物品的灭菌情况、导管护理的合格情况,并予以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此次研究当中将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包中进行处理,若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在接受组间比较之后显示结果为P<0.05,则可视为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由上表3当中的内容可知,综合组患者在其它指标方面也要优于常规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明显意义。

3.讨论

急诊科是所有医院当中的重要科室,其就诊患者数量较多,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且会出现明显的进展,病情变化速度也会很快[6]。这样一来,急诊科患者的救治与护理就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再加上目前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法律意识等不断增强,急诊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出现了明显提高,这也给护理人员的临床具体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7]。急诊科是临床当中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科学救治的关键阵地,患者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护理工作操作不规范、护理不及时、消毒与隔离不到位等,一些护理人员也无法针对患者的安全管理风险选择科学的预防对策,从而造成患者护理出现安全风险[8]。如果急诊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风险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患者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对于患者而言极为不利。

对于急诊科患者的常规护理管理而言,很多护理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未能认识到患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隐患,也没有做好预先处理等,造成很多患者的安全管理隐患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而在接受护理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既给患者自身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

我院在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当中选择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将患者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中心,并且针对患者容易出现风险的相关事件进行预先处理,确保患者无论是生理状态还是个人心理状态都能较为舒适,这样可以便于患者自身的恢复,也会使临床护理管理更为贴心,患者会感到更为舒心,护理管理也会变得较为全面,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会较高,患者也会体会到更为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也能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不断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进而确保患者对于护理管理较为满意。

我院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及存在的风险因素等制定较为科学、规范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并且将其真正实施,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且帮助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需要改善的地方进行有效分析,加速患者急诊护理过程的不断优化,进而降低患者护理当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当中,会不断主动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自身责任感、专业技能水平都会不断提高,这对于临床急诊患者的护理而言十分重要,可以确保患者护理工作不断得以完善。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了不同类型的护理风险管理。在对比具体的护理满意度后可以看出,综合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且综合组患者出现护理安全风险的情况要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此外,综合组患者的抢救物品完好情况、导管护理合格情况、彻底灭菌情况也要好于常规组患者。

结语:

针对临床急诊科收治的患者护理干预方式选择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不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并且改善具体的护理指标等,该护理干预方案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CroweM,BurrellB,WhiteheadL,etal.Lifestyleriskmanagementaqualitativeanalysisofwomen'sdescriptionsoftakinghormonetherapyfollowingsurgicallyinducedmenopause[J].AdvNursing,2012,68(08):1814-1823.

[2]曾九华.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3):184+190.

[3]杜云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2):69-70.

[4]杨洋.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4):279-280.

[5]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03):223-224.

[6]张晓霞.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8):108+110.

[7]李松英.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213-214.

[8]徐乐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4):5748-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