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分析

王清扬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冷凝集素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静点头孢哌酮钠饮酒后类白反应及疟疾等疾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分析,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者对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用瑞一姬染色,通过具有细胞形态学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学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通过对细胞形态学认真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学检查方而只能是一种过筛手段,在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必须进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从而能对疑难血液病做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预防

前言

血液细胞分析仪作为一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设备及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近床上,且其应用价值非常显著,已经成为血液检查的临床首选。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前提下,一方面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也在随之不断提高。但是,实际临床检测工作中,血液形态学检测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出现误诊、漏诊问题。近些年来,基于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细胞分析仪也实现了与显微镜等设备的联合使用,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对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的情况做出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6±8.9)岁。74例患者中,贫血症状小断严重的患者25例,被诊断为双相性贫血;有贫血貌、皮肤呈现黄染色的患者24例,被诊断为肝细胞性黄疸;出现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14例,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有头晕、发热、呼吸急促表现的患者11例,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瑞氏染色,采集小抗凝外周血作血涂片,让专业的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对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以及血液寄生虫进行观察,并进行血液学实验及生化检查,对疾病进行确诊。对临床上误诊、漏诊、确诊的疾病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74例误诊漏诊的患者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及生化检查,进行疾病的确诊。25例贫血症状不断严重的患者,诊断为双相性贫血,确诊病症为冷凝集综合征,确诊患者9例,误诊患者16例,误诊率占64.0%;24例有贫血貌、皮肤呈现黄染色的患者,诊断为肝细胞性黄疸,确诊病症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确诊患者10例,误诊患者14例,误诊率占58.3%;14例出现头晕、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确诊病症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确诊患者7例,误诊患者7例,误诊率占50.0%;11例有头晕、发热、呼吸急促表现的患者,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确诊病症为流行性出血热,确诊患者7例,误诊患者4例,误诊率占36.4%。经统计,74例患者疾病误诊率为55.4%。

3讨论

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骨髓检查与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血液疾病的临床诊断。想要提高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质量,重点在于制定一个统一的检验方法与条件,并落实到实际应用中,但是,由于当前阶段实验室检查工作者本身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存在,所以在检验结果的判断中,也会多少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结果存在片面性,这样一来,便会直接造成对疾病临床检查与诊断的不良影响。无论是在血液疾病的鉴别诊断还是检查治疗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相当重要的医学实践工作之一。伴随我国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先进医学设备的不断涌现、更新及推广应用,血液分析仪也凭借其易操作、快捷等优势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中获得广大工作者青睐,其临床应用率较高。但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医学检验实践中往往易遭到忽视,进而导致血常规检查的误诊、漏诊现象不断出现,对于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血液细胞形态学发生漏诊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对策,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

笔者根据对血液形态学的深入研究,分析出误诊与漏诊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临床检验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临床经验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血片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扩大了漏诊率。临床血涂片染色缺乏标准染色流程,有些医院使用快速染色法,染色的质量差,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中的普及与应用,让很多检验人员过分依赖仪器检测,只根据分析仪检验分类做出报告,忽略了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观察,使误诊漏诊的病例出现。因此,为了避免误诊、漏诊,从事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具有资格认证上岗,掌握血液细胞形态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血液疾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医院在血片染色上执行标准化要求,医院若是使用快速染色法,应定期更换分染试剂,提高血片的染色质量;制订相应的细胞检验要求与制度,让检验人员重视血液细胞复检以及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的必要性;组织血液细胞学的经验交流与研究,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综合水平构建统一、规范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规章制度,彻底落实到实际中去,施行科学、系统的血液分析仪细胞复查标准;加强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从业工作者的培养,通过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新相关检验知识;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

总之,血液细胞形态学中出现的误诊、漏诊现象,均可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时需注意,要提高血液涂片染色质量,强化检验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必要时可采取病理学检查及镜检法予以辅助检查,以此提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张昕.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2):31-32.

[2]吕承旻.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出现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分析[J].智慧健康,2017,(01):34-36.

[3]张国庆.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相关分析[J].当代医学,2014,(16):40-41.

[4]石秀兰,李文胜,刘文萍.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J].中外医疗,2013,(22):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