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控制研究

翟莹

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170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流动人口成为了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的关注,在流动人口之中进行传播也成为了当前预防艾滋病的一个难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问题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管理及检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将艾滋病的扩散渠道进行彻底的控制。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

艾滋病对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威胁逐渐加重,对这一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就成为了政府当前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艾滋病的传播中流动人口属于高危人群,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对于这一部分的疾病传播载体来说,需要加强控制,使得艾滋病在全国范围内的增长都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管理,在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增强工作的全面性广泛性,防止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肆意蔓延。

一、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现代社会发展中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群体的不断壮大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有必要对流动人口的特点进行仔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当前人口流动与艾滋病持续增长的矛盾。流动人口中年轻劳动力是主要组成人群,当前阶段的人口流动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流动,大部分的劳动力都处于15到45岁之间,年轻化也是人口流动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另外,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通常在初中以上,流动与不流动人口在文化程度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流动人口与其流出地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相比要高,而没有出现人口流动的家庭总体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在人口流动的总体情况来看,非举家流动占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群体中夫妻共同流动是比例较大的,而带上子女一起流动的则比较少见,举家流动的情况也比较少。

此外,流动人口的收入普遍较低,之所以产生人口的流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经济上的限制,不仅如此,人口收入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别也是比较明显的,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流动人口的收入是比较高的,相反欠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收入是比较低的,即使两个区域的人口从事的是相同的工作这种差异依然存在,而且在流动人口中还通常会存在工资被克扣的现象。流动人口其具备的基本生活条件通常是比较差的。流动人口一般都会居住在集体宿舍之中,还有一部分选择租房等,其生活及卫生等条件比较差。这也就直接使得流动人口存在营养不足的情况,缺少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传染病及流行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死亡率也比较高。流动人口中大多数都缺乏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基本保障。

二、艾滋病对流动人口的影响

相对于固定人口来说,流动人口属于一个特殊群体,人口的流动本身与艾滋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人口流动与艾滋病病毒传播因素相结合才是真正造成艾滋病病毒快速传播原因[1]。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之后可知,艾滋病对我国流动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个就是艾滋病预防知识比较缺乏。在对进城打工人员的调查中显示,了解血液传播、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渠道的比例分别是79%和84%。从事服务小姐行业的了解艾滋病相关传播途径的人数比例分别是73%到78%。

三、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及控制策略

1、对流动人口加强艾滋病宣传及法制教育

为了实现“尽快普及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把转变人群中高危行为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的目标,应重视对流动人口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及法制观念教育的相关活动[3]。由于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存在文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等特点,在实际的工作实施中应该注重不断加强宣传及法制教育的强制性与定期性。同时,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的年龄比较小,正处于对性的敏感期,基于这一特点应该注重加强对其开展正确的性观念及性行为方面的教育,防止出现由于环境的变化而造成这部分人群对性行为过度宽容或者将性商品化的观念的产生。特别是在一些流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工地、批发市场等区域定期的举办相关的教育讲座,设置流动宣传站点开展宣传教育。在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建立外来人口法制教育学校,加强这一部分人口的法规教育。流动人口中大部分都是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因此,在农村中学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预防艾滋病等知识的教育,使得农村人口对艾滋病有越来越强的防范意识,这样流动人口也能够得到较好的预前教育。

2、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规范管理

针对当前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状况来看,我国实行的相关艾滋病预防手段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各级政府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同时也应该给予艾滋病管控同样的重视[4]。这项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流动人口的户籍所在地及现居地的政府部门共同实施,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现居地的管理,大部分在城市务工的流动人口通常都有长久居留的想法,因此,在现居地对其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需要定期对这部分人群展开宣传教育与检查,使其生活环境及接受的卫生防疫都能够得到改善,防止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快速传播。各级管理部门也需要明确自身职责,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艾滋病预防方面的咨询服务,并且还应该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的查访,并且对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具体发生及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的检测,并向其常住户口所在地进行实际情况的通报,实现两地的合作治理与管控。相关部门需要对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进行密切的关注。

3、扩大干预范围、完善管理手段

对流动人口中存在的静脉吸毒者、卖淫嫖娼者等艾滋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的有效干预措施,按照我国国情在高危人群中正确的开展干预工作[5]。在流动人口的聚集区域应该做好相关试点工作,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对艾滋病、性病等的传播进行有效的遏制。基于现阶段我国的艾滋病预防及控制状况,需要注重对立法的完善,避免歧视,使得艾滋病的感染者及病人都能够获得人道主义关怀,保护器基本人权,这也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一种内在要求。

结束语:

在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需要对流动人口给予重点关注,实施有效管理,使得艾滋病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提升艾滋病的防治效果,全社会也应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掌握基本的预防与控制的方法,注意个人卫生,只有对艾滋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正确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在流动人口之中更应该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实现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宁艳,徐鹏,孙梅,吕繁.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的PRECEDE模式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08:58-62.

[2]徐鹏,王文杰,陈曦,栾荣生,刘伟,林鹏,张巧利,曾刚,刘康迈,吕繁.我国部分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02:48-52.

[3]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06:376-377+384.

[4]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徐洁,刘惠.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02:158-160.

[5]程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5,27:94-96.

作者简介:翟莹1979年11月,女,天津,,医师,学位没有,临床医学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