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现状

唐富龙

涿鹿县医院河北省张家口市075600

摘要: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乳腺癌确诊病患,对其中30例予以新辅助化疗,比较病灶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为73.33%。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达到较好控制病灶进展作用,有效控制癌症分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客观有效率

乳腺癌属于女性较常见癌症类型,目前手术治疗已经接近于成熟阶段,其成功性取决于病灶是否能够稳定控制以及治疗副作用能否有效控制[1]。新辅助化疗大多应用于病灶控制或保守治疗,通过系统性治疗逐渐缩小肿瘤体积,评估化疗效果,减少亚临床病灶以及微转移病灶[2]。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病灶控制的优越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2月至次年6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确诊住院病患共60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案分两组。对照组年龄区间处于26-56岁,平均年龄(41.65±3.28)岁;乳腺癌自确诊至手术约(20.97±2.84)天;组内2例双侧、13例左侧、15例右侧。观察组年龄区间处于28-56岁,平均年龄(42.77±3.19)岁;乳腺癌自确诊至手术约(21.03±2.76)天;组内3例双侧、14例左侧、13例右侧。两组均位单发性肿瘤,不存在远处转移,剔除造血系统障碍、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疾病者,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两组均根据乳腺癌位置、大小、分期等实施针对性用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予以新辅助化疗,第1天、第8天静滴5-氟尿嘧啶(500mg/m2)、多柔比星(50mg/m2)、环磷酰胺(50mg/m2),每个周期21天,共接受4-6个周期。化疗完成后再次全面体检。

1.3观察指标[3]

将乳腺癌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病灶基本全部消失)、部分缓解(病灶面积减少一半以上)、病情稳定(病灶面积减少一半以内或新增病灶面积不足四分之一)、病情进展(新增病灶面积超过四分之一),计算组内客观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乳腺癌病灶面积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患者近期疗效,显示新辅助化疗下观察组客观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临床疗效对比表[n(%)]

3讨论

乳腺癌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体美学追求以及生活质量,是威胁女性健康及心理的常见疾病类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乳房美观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不少患者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在不得已情况下(服药过程中病灶转移或扩散)考虑到术后乳房的美观性而选择保乳手术。但保乳手术的手术适应症较为严格,不少患者首次就诊时乳腺癌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需采用改良根治术完成[4]。新辅助化疗在术前的实施能够为局部手术创造机会,尽可能降低癌症分期,达到患者的手术的期待;或通过对病灶范围的有效控制让患者可不比接受手术,直接采用服药方式控制癌细胞进展。

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意义较为明显,首先能够让肿瘤细胞活力得到明显抑制,避免在后期内科治疗过程中由于癌细胞转移或扩散而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其次,新辅助化疗属于系统性全身治疗,早期实施能够对微小病灶直接消除,避免病灶进一步进展,为内科治疗提供保障;第三,可通过该操作让主治医师了解病患体内药物敏感性,对内科治疗中药物选择以及后续用药起到指导作用;最后,若患者肿瘤分期较高不宜实施手术,可通过新辅助化疗降低分期,尽可能实施保守治疗或保乳手术治疗。研究发现,患者肿瘤分期越早,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越为明显。但需注意的是,虽说新辅助化疗能够控制肿瘤分期,但在化疗后仍需对患者身体状态给予全面评估,查看其肿瘤细胞进展是否得到了有效抑制,病灶面积是否已经明显受控,继而对内科用药方案有所调整。其实际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一些患者由于敏感性较高,通常一至两个疗程便可达到对肿瘤的控制作用,但一些不敏感病患则需延长疗程。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的观察组乳腺癌完全缓解率为20%,客观有效率达到73.33%;而实施传统改良根治术的对照组客观有效率仅为56.67%。相比之下,术前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武海军,周瀛,石印青.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在中晚期乳腺癌中临床疗效的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388-1392.

[2]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熊斌,孙玉芳.TA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495-1497.

[3]吕民豪,秦丽,李军涛,郭旭辉,刘法文,崔树德,张恒伟.原发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J].肿瘤防治研究,2015,42(08):782-788.

[4]王妍,贾羽峰,井明晰,段博实,鄂颖,孙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