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季福水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静海区3016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部分人群在生活中都会饮用一些酒精类的饮品,以促进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但是部分人群由于对于酒精的依赖性程度越来越高,致使自身的身体健康受到了酒精的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肝脏器官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最终形成了酒精性肝损伤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自身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们减少受到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状态的恢复。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我国人民对于酒精类饮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并且在酒精类饮品的消费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无论是在红白宴上,还是在日常聚会上,人们对于酒精类的饮品都有着极高的需求量。虽然酒精类的饮品对于气氛的调节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长期大量饮用酒精类的饮品,就会造成人体中多中器官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尤其是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问题,会对人体的肝脏器官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在我国患病人口之中,酒精性肝病占同期住院肝病患者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此表明,酒精已成为继病毒导致肝损伤后的第二大因素,酒精性肝病也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帮助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对酒精性肝损伤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治疗已成为基础医学的热点。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如下:

1.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

在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之中,常见的酒精性肝病主要包括了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方面的疾病,对于人体肝脏的正常运行拥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这其中,酒精性肝硬化作为酒精性肝损伤疾病的最终病变形式,又称为门脉性肝硬化。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在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都会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步骤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根据医护人员所进行的观察显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在早中期的阶段会以肝脏体积正常或略大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并且经过触摸后发现肝脏器官会出现质地较硬的问题[1-2]。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提升。等到了疾病的晚期阶段,肝脏体积就会持续缩小,并且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导致人体的肝脏逐渐呈现褐色的颜色状态。并且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肝切面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较为一致的肝结节,结节直径一般不会超过1.0厘米,并且呈黄褐色或黄绿色。病变如果进一步发展,结节内的肝细胞会因为缺血而坏死,并且疾病会呈现继续发展的态势持续恶化,纤维间隔不规则增宽,结节变得大小不一,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3]。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需要做好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进而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做好患者疾病的治疗工作。

2.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人体肝脏器官之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即ADH)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microsomalethanoloxidizingsystem,即MEOS),这些物质在人体的肝脏之中会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4]。人们在饮用酒精类的饮品的过程中,酒精类的饮品之中的酒精就会因为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氧化代谢,主要中间代谢产物为乙醛,乙醛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酸,最终代谢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产物,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5-6]。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饮用了大量的酒精类的饮品,就会导致人体在酒精的影响之下出现酒精性的肝病。这种疾病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会因为乙醇及其衍生物乙醛的代谢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诱导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炎性介质和营养失衡等方面的问题,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了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及枯否氏细胞的激活等。脂质过氧化与氧化应激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中两个重要的机制。肝细胞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和被激活的枯否氏细胞加重氧化应激,致使肝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力量失衡,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就会导致人体的肝病问题的持续严重、。

如果人体肝脏器官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大量酒精的影响,就会因为肠道菌群繁殖过度等方面问题的影响,致使人体的炎性细胞出现被激活的问题,使其释放大量的TNF-α、TGF-β、IL-1、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前列腺素等不同形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人体的肝脏出现进一步的损伤情况和纤维化方面的问题,并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脂质沉积方面的问题,并且TNF-α可诱导4-HNE致敏的肝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从而诱导肝细胞死亡,可能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新机制[7-8]。因此医护人员在对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时,为了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情况的改善,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

3.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方式

根据酒精性肝损伤患者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医护人员需要采用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主要方式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3.1采取有效的戒酒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

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治疗研究显示[9],部分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生活中饮用了大量的酒精类饮品导致的。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需要明令禁止患者饮用大量的酒精类饮品。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患者在生活中形成的酒依赖及慢性酒精中毒,不仅对自己的躯体,神经系统,心理状态带来恶劣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还会带来一系列工作和社会问题。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戒酒。而在戒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人的意志力进行个人强制治疗。要想成功戒除酒疾,就需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拥有极强的意志力,而且患者本人愿意配合戒酒[10]。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拥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患者的饮酒史已经超过了三年,并且每天所应用的酒精摄入量在200毫升以上,并且患者还存在着一定的精神郁闷方面,有严重并发症,这种治疗措施就会缺乏良好的治疗效果。

3.2采取住院封闭的治疗措施

患者在进行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的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因为自身因素的限制无法采用个人强制的治疗方式进行疾病问题的改善,就需要将患者送入医院,并且采取住院封闭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一般都需要采用长期封闭住院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医护人员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强制控制,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患者最终摆脱酒精性肝损伤疾病问题的影响[11-12]。但是由于这种治疗措施是在患者被迫接受的形式进行治疗的,因此会产生极大的反弹性。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疗后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患者出院后由于对酒精类的饮品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因此部分患者出院后稍微受到酒精的诱惑后就会恢复常态,依旧饮用大量的酒精类饮料。并且这种治疗措施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对于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困难的患者及其家庭会产生极大的负担。

3.3采用药物治疗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为了避免患者持续受到疾病问题的影响,医护人员逐渐将药物的治疗措施运用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而这其中的药物,不仅包括了西药药物,同时还包含了中药方面的药物。

3.3.1西药药物的治疗措施

S-腺苷蛋氨酸治疗可以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而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对于患者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问题拥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13]。因此为了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西药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3.2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

虽然西药的治疗措施拥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西药治疗拥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医护人员使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拥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而且患者自身应该主动配合,否则会耽误酒依赖的治疗,更易形成药物依赖[9]。因此为了避免西药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逐渐将中药的治疗措施与西药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显示[14-15],为患者服用自拟中药方的方式进行疾病的治疗,将红花、丹参、赤芍、川芎、郁金、槟榔等中药药物通过温水煎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并且将相应的西药用于其中,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临床治疗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依旧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虽然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戒酒措施、采取住院封闭的治疗措施,或者采用采用药物治疗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治疗措施拥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贾书花,王改琴.同系异体移植当归多糖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治疗小鼠弥漫性酒精性肝损伤[J].解剖学杂志,2013,36(4):751-754.

[2]何培元,王明娟,张聪,等.BMP-7/Smad6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调节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7):1393-1396.

[3]丁宁,程勇前,卿松,等.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11):1503-1504.

[4]李伟,王加志,李健民,等.当归多糖对Graves病模型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2,40(5):57-59.

[5]周晓云,崔晓明,崔国金,等.白藜芦醇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抑制作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1):3-5.

[6]王东,张宏峰,王改琴,等.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2):158-160.

[7]张海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6):1020-1022.

[8]张红阳,李雪溦,姚雪莲,等.中药对实验性肝损伤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10(10):25.

[9]王娟弟,李平,李玉民.肝损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28-1530.

[10]贺蕾艳,郭瑶雪,李春,等.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5,5(8):959-965.

[11]郭跃东,马丽杰.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3):304-306.

[12]吕晓梅,马丽杰.中药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6,5(2):170-174.

[13]陈欢,刘燕玲,刘学睿,等.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7-10.

[14]陈帅帅,张永萍,徐剑,等.蔓龙胆醇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6):1-3.

[15]王旭,陈绍红,钟赣生,等.葛花、枳椇子配伍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海马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5):55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