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胃黏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矫铁文

吉林市中心医院医保慢病门诊132000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目前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对本院近年来胃镜检查的病人,按胃粘膜病变情况分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比较分析HP+感染率,探讨HP感染对胃粘膜病变的影响。

结果显示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较其他各组略低,萎缩性胃炎组与肠化生组HP感染无明显差异,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但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一直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从检查分析的结果看胃粘膜的病变程度与HP感染成正相关。

预防和控制胃癌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规治疗,90%的细菌感染者经过1-2周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往往能被消灭殆尽。医学专家们建议,应当进行全民普查,至少应该对接受过胃部手术,有关胃病,或亲属中有过胃癌的人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并对感染者进行杀菌治疗,这样有希望控制胃癌,减少胃癌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