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综合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析

罗丽珍聂细燕

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省高安3308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临床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压力性损伤的防范作用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的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综合护理(观察组,n=40)与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增强护理水平。

关键词: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综合护理;压力性损伤;护理满意度

研究示,临床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术后来呈昏迷状态的患者,为压力性损伤好发群体,重视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降低此创伤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1-2]。本次研究选择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的患者,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总结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统计护理满意度,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80例,均与《现代颅脑损伤学(第二版)》(WHO制定)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均经MRI、CT影像学检查证实。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9-80岁,平均(48.2±6.7)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7-82岁,平均(48.9±5.7)岁。两组颅脑外伤史均明确,家属均自愿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术后有其它严重并症者,胸或腹腔合并大出血征象者,组间自然信息具可比性(P>0.05)。

2.方法两组入组后,开颅手术相同,并在术后行感染防控、脑保护、降低颅内压等系列治疗。对照组在术后应用脑外科常规护理方案,即对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局部皮肤状况不理想者,每1h安排翻身1次,无压力性损伤征象者,每2h安排翻身1次。针对具较高压力性损伤风险者,在翻身同时,取消毒水对伤口清洗,并覆盖无菌纱布。注意各项动作均轻柔,以防引发人为损伤。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实施同时,重视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3.预防性干预指导家属掌握为患者按摩的方法,并作有效的按摩照护,或取30°翻身垫应用,以促进局部压迫缓解;另外,可取干燥油菜籽8kg放入纯棉布袋中,缝合成100cm×80cm的靠垫,于患者肩胛骨处至臀部区域平铺,以在纯棉布吸湿作用,油菜籽吸热作用下,使受压力部位保持干燥,促局部压力最大程度缓解,对压力性损伤加以防范。

4.整体照护针对已有压力性损伤发生,但组织尚示坏死的创面,可取0.9%氯化钠溶液予以冲洗,后取水凝胶活性敷料做有效的覆盖操作,以营造一个密闭湿性环境,在确保患处保持湿润的同时,避免细菌侵入,为伤口愈合提供理想条件;针对压力性损伤病情已进展至II期、III期的患者,在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依据具体病情,可取厚度适宜的泡沫类敷料予以覆盖。特别是针对III期损伤患者而言,应对具较强吸收渗液能力的泡沫类敷料予以选择,以使更换敷料的频次降低,防范周围组织受换药的撕扯而损伤。针对病情已进展至IV期的创面,需做好细致的清洁工作,以加快愈合进程;若创口有坏死组织碎片及脓性分泌物,需取手术器械应用,以完成清创处理,后取愈合凝胶行有效覆盖。若创口处有皮下脂肪或其它组织累及,需采用手术清创术,并完成后续的封闭治疗,至创面达愈合标准。

5.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不同期别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并对比总发生率。分期标准:I期:局限性红斑,指压不褪色,皮肤完整;II期:部分皮层呈消失显示,以浅溃疡为主要表现,无腐肉检出;III期:全皮层呈缺失显示,有腐肉及皮下脂肪检出,但肌腱、肌肉未显露;IV期:全层皮肤及要关组织呈缺失显示,肌腱、肌肉暴露。(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问卷予以评估,总分100分,>80分为对护理满意。

6.统计学分析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组间计数资料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压力性损伤由局部剪切力、摩擦力、压力等多因素诱导所致,其中局部组织所承受的压力过大,为最为主要的诱导因素,可致受压组织循环不良,缺氧、缺血严重,进而促使大量毒性产物生成,皮肤弹性下降,局部出现水泡、变色、溃疡等变化。同时,摩擦力与剪切力可在上皮组织直接作用,使角化皮层受损,促使患者病情加重[3-4]。临床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因自主意识缺乏,不具翻身或活动的能力,仅取防压工具应用,无法获得理想的对压力性损伤防范的效果。本次研究观察组针对所选颅脑外伤术后昏迷病例,重视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使各项措施更具规范性和系统性,通过对压力性损伤防范,对患者病情转归有推进作用[5]。首先,其取油菜籽软垫铺垫,因此材料具较好滚动性,可对局部压力有较强的缓解效果,加之纯绵布吸收,可使局部组织保持干燥,进而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同时,针对已发生损伤的病例,重视个体化冲洗、用药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危害。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增强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琼.护理程序对降低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压疮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404-2406.

[2]朱春香.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9):2213-2215.

[3]李海燕.综合护理模式对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71,273.

[4]李雪莲,刘静,刘艳洁,等.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的关系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8):2509-2511.

[5]苏晓丽,赵江宁,胡炜,等.基于ICNSS系统的分层管理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2016,22(20):2906-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