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王雪梅

邵阳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1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0例骨科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较对照组(20.0%)更低,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5%)较对照组(87.7%)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能明显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预见性护理指引;有效性

骨科疾病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以中老年人多发,包括骨折、颈椎病、腰肩椎盘突出等多种类型,该病会使患者活动能力受到明显限制,影响其正常生活,还可能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威胁其身体健康[1]。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院对收治的部分顾客疾病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作如下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30例骨科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护理组中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0.9±3.6)岁;骨折22例,颈椎病24例,腰肩椎盘突出19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1.7±3.9)岁;骨折20例,颈椎病25例,腰肩椎盘突出20例。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护理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开放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给予健康指导、术后回访等。

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及时评估其病情,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指导、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危重患者需建立静脉通路,如有必要可给予外周静脉或深静脉置管治疗,做好其他术前准备工作。(2)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对心理状态不佳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并介绍其病情、治疗方法和预后、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3)评价安全隐患。高龄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可在其床边加设护栏,嘱咐患者下床时不可过快,以防因直立性低血压而摔倒,并在病房悬挂防跌倒警示牌,清理好病房、过道、洗手间的障碍物。(4)并发症护理。①皮肤护理。骨科疾病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给其造成二次伤害,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受压皮肤的护理,定时为其翻身、拍背、按摩,并保持床单被套整洁干燥,勤换洗病号服,加强营养,提升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②肺部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指导其有效咳嗽,劝导患者戒烟,保持病房通风,嘱咐患者多饮水,重视口腔卫生,如有必要可给予雾化治疗。③静脉血栓形成。骨科患者因长期卧床,加上术后制动缺乏有效运动致使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大大上升。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适度抬高下肢,按摩腿部肌肉,开展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运动。

1.3评价标准

1.3.1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3.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便秘、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例数和发生率。

1.3.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由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共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并以此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可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三类,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病例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护理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处理和统计,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显著水平为95%,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7±4.8)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0±5.1)d,两组对比P=0.000,t=7.252,存在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讨论

骨科患者多会伴有严重的疼痛症状,运动能力受限,致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加上患者对其自身病情缺乏了解,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1]。严重的骨科疾病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其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诸多研究证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辅以恰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3]。预见性护理是一类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以及时处理护理中易产生的问题[4]。这一护理模式的应用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促进其早日康复[5]。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证实其康复进程加快,同时也降低了经济负担,患者并发症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护理满意度高达98.5%,以上指标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相比具有限制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杨和英[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一护理模式受到患者高度评价。

由上可见,预见性护理指引应用在骨科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红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3):1255-1255.

[2]吴彩燕,叶静,魏永敏,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95-96.

[3]李雪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2,09(4):123-123.

[4]李子凤.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8):457-458.

[5]李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54-255.

[6]杨和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5):271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