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评价

吴友军

常宁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本院纳入的面神经麻痹患者64例,根据掷骰子大小点数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32例,分别实行常规治疗和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81.25%,两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对面神经麻痹患者行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缓解面神经麻痹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面神经麻痹患者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疗法;针灸;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面神经炎症反应,发病后通常伴随着口眼歪斜、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具有多发特点,其发病原理尚未明确,由相关研究显示,面神经麻痹与风寒导致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收缩而引发神经缺血、水肿以及病毒感染等有关,而中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属于“面瘫”范畴,其成因与邪气入侵、卫气不固、正气亏虚等有关,为了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则需要寻找一个不良反应少、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本实验挑选6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析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挑选本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纳入的面神经麻痹患者64例,根据掷骰子大小点数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32例,患者病情诊断符合《神经病学》相关诊断标准;年龄23—75岁,均值(49.15±3.17)岁[1]。组间差异在排除标准、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即为患者静脉滴注10—15mg地塞米松,每天滴注1次,连续治疗1周—10天,根据病情逐渐减少用量,同时为患者肌肉注射500μg维生素B12和100mgB1,每天注射1次,连续治疗10天,另静脉滴注250ml的20%甘露醇,每天滴注1次,若患者存在眼睑闭合障碍症状,则需要涂抹红霉素眼膏,且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行抗病毒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0天;治疗组基于对照组行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具体内容:中药疗法:为患者使用自制养血疏风散,其中包括白附子3g、全蝎3g、僵蚕3g、蝉蜕5g、防风5g、当归5g、荆芥穗6g、蔓荆子6g、羌活6g、川芎8g、白芷8g、白芍8g、钩藤10g等药材,针对头痛颠顶者,需适当添加龙胆草、天麻;针对气虚者,可适量添加茯苓、白术、黄芪;针对便秘或大便不畅通者,可适当添加芒硝、大黄,将上述药材用水煎煮取汁1剂(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2周,服用期间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针灸治疗:选取晴明、翳风、丝竹空、太阳、四白、颧髎、水沟、地仓等作为主穴,将内庭、足三里、合谷等作为配,每次针灸选取主穴4—5个、配穴1个,采用透刺法对主穴进行针灸,进针位置最好在透刺两穴间距离,待到达止穴后需再进针0.3寸,进针过程中需迅速点刺破皮,之后缓慢送针,避免出现提插捻转操作,送针过程中,针体需与皮肤形成10—15°夹角,针尖应往止穴方位,同时在进针时需在针刺皮肤处放置食指或左拇指,以此感受针身和针尖方向、位置和深度,针身最好位于肌纤维间,另采用直刺和小幅度振颤方法针灸配穴,待患者明显得气后进行留针20—30分钟,留针过程中可进行针灸1—2次,运用捻转法,起到平泻平补效果,每天或间隔1天针灸1次,针灸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

1.3评析标准

根据《神经内科诊疗常规》相关疗效评估两组临床效果,即治疗后,面部表情及和动作无变化、口眼歪斜等症状未改善,即无效;患者面部表情肌在治疗后有所恢复,面部表情仍存在偏斜、痉挛等情况,完成鼓腮、闭眼等动作仍有障碍,即有效;治疗后,患者多数面部表情肌功能和动作明显改善,表情仅出现轻微痉挛情况,阴雨天会出现凉、麻等感觉,即显效;患者面部表情肌和动作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可完成漱口、蹙眉、眼睑闭合、皱眉等动作,即治愈[2]。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临床效果用SPSS22.0软件整理、统计,用x2检验定数资料,表示行百分数(%),将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详情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n,%)

3讨论

面神经麻痹主要有周围性神经麻痹和中枢性神经麻痹两种,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眼裂增大、唇鼻沟浅、口角下垂、口眼歪斜、表情功能障碍等,同时伴随着口水流出、无法完成皱眉、噘嘴等动作,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按摩、理疗等治疗方法,但临床效果并不显著,中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属于“口僻”、“面瘫”等范畴,可采用养血舒疏风散进行治疗,其中的防风具有止痛、祛风、发表胜湿等功效;川芎能够止血活血、燥湿祛风、行气开郁;荆芥具有止血理血、解表祛风等效果;当归能够止痛调经、活血补血、润肠通便;白芍起到收汗敛阴、止痛、柔肝养血效果;钩藤能够定惊、熄风清热;蝉蜕能够解痉退翳;僵蚕可定惊祛风;全蝎止痛止痉、通经络,这些采用共同使用具有通经络、解痉祛风、活血定惊等功效,另外加上针灸治疗,在足三里、太阳、晴明、地仓、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具有调理血气、平衡阴阳、刺激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等效果[3]。

实验表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总之,中药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还可缓解或消除口眼歪斜等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大量推广应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中。

参考文献:

[1]岳亚男,郑晨星,王宝亮.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99-100.

[2]张印,邓媛,刘玎.针药结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8):1894-1897.

[3]杨敬良,李焕生.中药熏蒸与针灸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探讨[J].江西医药,2016,51(3):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