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评价

杨小红

湖南省醴陵市明月镇卫生院湖南株洲412215

摘要:目的,将分级检验方法用于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探讨其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门诊接收以及住院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分级检验法进行血脂生化指标检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拉网式检验法进行血脂生化指标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48.84%)、载脂蛋白AI(48.84%)以及载脂蛋白B(37.2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血脂检验;生化检验;分级检验;拉网式检验;检验效果

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对其检验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要求相对较高[1]。近年来,分级检验方法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其在临床检验中取得显著的成效[2]。研究为了探讨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从我院随机选取8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门诊接收以及住院的80例患者,患者资料来源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入选患者均为在我院进行随机选取,均具有临床疾病的代表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40例患者包括女性患19例以及男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22-73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5.56±4.89)岁。对照组10例患者包括女性患者18例以及男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1-72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8.11±4.45)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血脂生化检验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分级检验法进行血脂生化指标检验。其中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三项血脂生化检验指标设置为一级检验指标,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下设置低密度脂蛋白为血脂生化检验的二级检验指标,高密度脂蛋白下设置载脂蛋白AI为血脂生化检验的二级检验指标,低密度脂蛋白下设置载脂蛋白B为血脂生化检验的三级检验指标。血脂生化检验指标的阈值为:甘油三酯:0-1.7mmol/L;血清总胆固醇:0-5.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5-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0-3.4mmol/L。当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或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2mmol/L时进行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当高密度脂蛋白未达到1.15mmol/L或超过2.6mmol/L时进行载脂蛋白AI的测定,当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4mmol/L时进行载脂蛋白B的测定。如各项血脂生化检验指标均处于正常阈值范围内,则不进行下级相关检验指标的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脂生化检验指标阳性率上的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三项血脂生化检验指标的阳性率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在血脂生化检验指标阳性率上的比较(n,%)]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逐渐产生改变,随之伴发的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等症状也逐年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为确保疾病的及时诊断以及治疗,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则有待提高。血脂生化检验作为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常见检查项目,在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拉网式血脂生化检验方法检验成本相对较高,且其在检验准确率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3]。分级检验方法进行血脂生化检验时,可对各项血脂生化检验项目进行逐层的递进式检验,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检验项目在检验费用以及检验时间等,有效提高了临床血脂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本次研究指出,采用分级检验法进行血脂生化检验,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以及载脂蛋白B的临床检验阳性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分级检验法用于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可有效提升检验准确性,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治。其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应进一步研究推广以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蔡航,孙靖,张正旭等.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观察[J].健康前沿,2018,27(3):264.

[2]陈鹏.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案的检验结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8,36(1):10-12.

[3]张学芹.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4):19-20.

[4]向志华.两种不同方法检验临床血脂相关指标的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2):4227-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