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强迫症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强迫症的应用效果评价

涂金桃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精神病医院416700

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强迫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强迫症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1月-2017年9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5组。分别为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的单药组、接受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的2.5mg/d组、5.0mg/d组、7.5mg/d组和10.0mg/d组。结果:2.5mg/d组、5.0mg/d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2.5mg/d组、5.0mg/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接受帕罗西汀结合2.5mg/d、5.0mg/d剂量的阿立哌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单用帕罗西汀无明显差异,效果明显。

关键词:阿立哌唑;帕罗西汀;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类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及强迫动作,强迫症病情易反复,难以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药物主要采用氯米帕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可根据其他临床症状,在原有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常用阿立哌唑来增强疗效[2]。本文主要研究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强迫症的应用效果,如下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强迫症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1月-2017年9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每组20例患者。

单药组患者中,年龄处于15-53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4.08±5.26)岁;男女比例为12/8。

2.5mg/d组患者中,年龄处于16-5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3.97±5.34)岁;男女比例为10/10。

5.0mg/d组患者中,年龄处于15-5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3.86±5.21)岁;男女比例为9/11。

7.5mg/d组患者中,年龄处于16-5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5.07±5.60)岁;男女比例为11/9。

10.0mg/d组患者中,年龄处于15-5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5.82±5.59)岁;男女比例为11/9。

5组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关治疗干预,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单药组(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用药量为:40mg/d,连续治疗8周。

其他四组患者在单药组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2.5、5.0、7.5、10.0mg/d)的阿立哌唑,连续治疗8周。

5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3.1观察指标、评判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5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TE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进行观察对比。

1.3.2评判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不良反应评判标准:根据症状量表(TESS评分)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TESS评分>2,说明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1.4数据处理

5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TE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临床医治效果、不良反应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TESS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2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5组患者在临床医治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TESS评分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2.5mg/d组、5.0mg/d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不良反应

患者接受治疗后,2.5mg/d组、5.0mg/d组的TESS评分与单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7.5mg/d组、10.0mg/d组的TESS评分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2.5mg/d组、5.0mg/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7.5mg/d组、10.0mg/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如表2:

注:与单药组相比,*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致使我国强迫症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精神应激、生化、神经、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有关。临床上对强迫症的治疗其难度较大,且患者预后较差,对患者的病情延缓的效果不佳。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3]。

经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生还与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5-HT失衡有关[4]。帕罗西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帕罗西汀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对患者的强迫症状具有抑制作用。阿立哌唑药物属于新型喹啉类衍生物,可阻断人体脑内诸多神经递质受体,且同时可对多巴胺受体及5-HT受体起到阻断作用[5]。阿立哌唑可经灭活肝药酶-CYP3A4和CYP2D6,增强抗强迫症药物其血药浓度,进而半衰期得到有效延长。相关研究表明,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其协调作用良好,可有效提升抗强迫症其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其用药剂量暂未有统一规定,不同剂量其临床疗效也无相关报道[6]。

本文研究结果得出:经医治干预后,2.5mg/d组、5.0mg/d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2.5mg/d组、5.0mg/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强迫症患者接受帕罗西汀结合2.5mg/、5.0mg/d剂量的阿立哌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砚荣.帕罗西汀合并不同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9):1179-1181.

[2]蓝文瑜,张红梅,宋蓉丽.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27).

[3]李真,李雪铮.帕罗西汀联合不同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2):3448-3450.

[4]李欣欣,黄晓艳.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5):576-578.

[5]王和明.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用于伴随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障碍中的有效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722-1723.

[6]常君.阿立派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