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姚双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姚双灵

姚双灵

湖南益阳康雅医院4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效果,并探讨在临床中的实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60例,均为该院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出生,随机分组,就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30人展开对比。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蓝光治疗、抚触护理、吸吮护理等,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时间以及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来评估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实验组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中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极大地缩短高胆红素血症消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程度,缓解护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加(如过量输血使血红蛋白增高,溶血病,血肿),胆红素排泄减少(如早产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肝炎,胆道闭锁)所导致,或兼而有之,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1];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2]。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的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按照实验组和对照组划分,对照组30例,年龄7d~28d,平均(16.9±3.9)d。试验组30例,年龄7d~26d,平均(15.9±3.95)岁。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排除机体其它系统合并疾患者。两组患者通过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30例新生儿实施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措施之外,还对新生儿患者进行蓝光治疗、抚触护理、哺乳护理等,具体措施如下:

1.2.1蓝光治疗

首先向患儿家长说明蓝光治疗的原理、合理性和安全性,解除患儿家属顾虑。进蓝光箱前,需为患儿戴舒适眼罩,做好眼部保护,同时,遮盖会阴部,做好会阴部保护工作。先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划破皮肤,箱内布置整洁,尽量把可能婴儿会触碰到的锋利尖锐物品等拿走,防止磕碰、刮伤到新生儿。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3]。入箱后脱去患儿所有衣物,轻轻对其胸、腹、四肢等处抚触5-10min,至患儿安静。在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是否有躁动或呼吸不畅等,注意黄疸发生的部位、程度及变化,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等。同时加强巡视,如有抽出呼吸暂停,口唇发绀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最后,出箱前先准备好患儿衣服,选择质地柔软的衣服,给患儿穿好,防止不透气、不柔软的衣服对皮肤造成刺激。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作好各项记录及蓝光箱的维护与保养。

1.2.2抚触护理

首先轻柔地按摩婴儿头部,并用拇指在孩子上唇和下唇分别画出一个笑容,让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快乐[4]。然后双手放在婴儿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再逐渐回到原处;左手以同样方式进行。最后,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婴儿脐部,但应注意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

1.2.3哺乳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母乳喂养时采取“竖抱位”[5],即头部略抬起,大约呈45°角。一般3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即宝宝吃奶后不哭不闹。

1.2.4睡眠护理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是成人的2倍多,每天大约有18~22小时是在熟睡之中。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时间,如果是白天睡觉时间很长,而夜晚哭闹不安,那么应尽量设法让新生儿白天少睡些,晚上自然就能睡好。其次,应注意调节身体温度,若被子裹得太紧、太多,孩子会因太热而睡不安稳。若观察到孩子鼻尖上有汗珠,触摸身上潮乎乎的,那么就需要减少或松开被子,解除过热感。若触摸孩子小脚发凉,则表示孩子是由于保暖不足而不眠,可加厚被。

1.2.5穿衣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内衣(包括尿布)应选择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6];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及时清洗,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应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尽量使得新生儿的臂部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滋生细菌等,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臂部,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纸尿裤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纸尿裤”;注意尿片或纸尿裤不宜包裹太紧,以免影响四肢自由伸展。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消退时间;

(2)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来评估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的护理满意程度。分值为0~100分,满意:80~10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消退时间,观察组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使很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都很担心。为降低或防止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对新生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就非常重要。首先,可以根据新生儿具体生命体征和生理条件,采取蓝光治疗。注意进箱前和出箱前的温度准备,不得过高或者过低,以免伤害新生儿皮肤;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变化和生命体征,有特殊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对新生儿做好抚触护理,关爱新生儿的心理健康,进一步促进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新生儿还要做好哺乳护理和睡眠护理,保证新生儿的能量和营养供应,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给新生儿基本的成长空间。最后,细心做好新生儿的穿衣护理,指导家长选择不伤害婴儿皮肤的布料,最好选择棉织品,亲肤且透气。尤其尿布的选择至关重要,尿布要按时更换,注意皮肤护理,防止皮肤损伤或因过分潮湿而发炎或感染。注意根据天气状况和室内温度,及时添加或减少衣物,因新生儿免疫力低,防止温差过大而感冒。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高胆红素血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通过本次研究探索,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运用对患者的蓝光治疗、抚触护理、哺乳护理等,可以明显缩短新生儿患者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雨燕,陶吉,张文娟,等.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15(10):356-357.

[2]黄建华,刘芳,林钟,等.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9):118-119.

[3]曹红梅.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34-35.

[4]张宁.护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2):77-79.

[5]刘瑀,刘淑华.护理干预在防治早产儿黄疸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0(17):2178-2179.

[6]覃敏捷.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3,34(27):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