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

边绪强许乐檬(通讯作者)

郑州市解放军153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总结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下微创的治疗效果,为病患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该病病患进行随机选取,选取的总数为114名,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2月,将这114名病人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57人,其中一组称为常规组,另一组称为研究组。常规组通过以往的内镜诊断及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并在其监控下进行微创治疗,对两个小组病患的内镜影像呈现的状况、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及对病人的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研究组病患的影像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对两个小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消化道内镜技术来对消化道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内镜下微创治疗

引言:

消化道肿瘤是消化道疾病中的一种,其病症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分为腺癌和鳞癌,粘膜下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在患者患此病期间十分容易引发病变,给病患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经过长期研究表明采用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我院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该病病患进行随机选取,总数为114名,选取的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2月,将这114名病人平均分为两组,每个小组57人,其中一组称为常规组,另一组称为研究组。常规组中有男性27人,女性30人,年龄区间在30-66岁之间,年龄平均为(47±16.8)岁,研究组中有男性25人,女性32人,年龄区间在31-69岁之间,年龄平均为(49±18.8)岁,全体病患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除此之外对病患还有其他要求。第一,要求病患心脏系统功能正常;第二,要求病患肝肾功能正常;第三,要求每个病患的临床资料完整;第四,要求病患精神正常,具有正常的行为能力;第五,病患家属均同意其参与此次研究。通过对两个小组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首先,对常规组采用以往的内镜技术进行诊断,使用白光内镜对病患进行检查,及时做好记录,如有状况需及时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若确诊为该病患者则需要对其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次,对研究组使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使用超声内镜对病患进行全面检查,配合使用放大镜来对病患的消化道进行细致的观察,若发现不良状况要及时的处理,确诊病患要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中全程使用超声内镜对其进行指导和监测[1]。

1.3评价标准

对两个小组的内镜影响进行观察并记录其相关指数,对两组病患手术中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将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记录。首先可以使用内镜影像的评分标准对两组病患的内镜影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和形态影像;其次对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出血状况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再次,对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发症包括出血和感染,计算方式为:并发症人数/总人数×100%,最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2]。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并将其录入SPSS20.0软件中,经由软件使数据产生统计学意义,使用X2对各项统计进行检测以保证其准确度,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则说明二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影像质量对比

研究组的影像质量比常规组的影像质量高,差异明显(P<0.05),具体情况如表1。

2.2手术指标对比

常规组57名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1.2±17.5)分钟,研究组57名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0.2±13.9)分钟,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差异明显(P<0.05);常规组57名病患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18.2±18.5)毫升,研究组57名病患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1.9.2±11.9)毫升,常规组的术后出血量比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多,差异明显(P<0.05);常规组57名病患的住院时间平均为(7.2±2.5)分钟,研究组57名病患的住院时间平均为(4.2±1.3)分钟,常规组的住院时间长,差异明显(P<0.05)。全面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

2.3并发症出现率

研究组有1名病患出血,并发症出现概率为1.7%,而常规组有5名病患出血,3名病患有感染状况,并发症出现概率为14%。对比后发现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

2.4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76%,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9.52%,对比得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巨大的社会压力使人们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处于增长状况[3]。通过对大量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后得出,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综合我国各种肿瘤的死亡率来看,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居于第三位。通过不断研究得出,使用超声内镜技术对该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除此之外超声内镜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也逐步提高[4]。

根据临床数据表明,该病在早期时肿瘤特征不够清晰,对其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科研人员研究出超声内镜,能够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目前对该病进行检测时通常使用环形扫面内镜结合微型超声探头对其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时使用内镜对其进行监测,能使医生对其手术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使肿瘤得到完全切除。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看出,使用此种治疗方式对消化道肿瘤进行治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

4.结束语

我国医疗水平处于逐年上升状态,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该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时,使用的超声内镜具有良好的效果,对病患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微创手术中使病患的生命安全的到了保障,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率也有所降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在日后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促使患者的痊愈。

边绪强,性别男,1988.06出生,学历本科,籍贯河南濮阳,汉族,职称:医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侧重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消化道肿瘤内镜下诊断和微创治疗(ESD术),经口肌切开术(poem),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等。所在科室: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

参考文献:

[1]刘鸿业,刘一品.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价值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7,40(2):52-53.

[2]聂胜利,王蓓蓓,张庆芳,等.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的价值研究[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7,6(2):114-116.

[3]高春雷.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微创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6):61-62.

[4]李颖,陈新华,王玲.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策略[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6):00116-00116.

作者简介:许乐檬,男,1985-03-09,本科,吉林省镇赉县,汉,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医学牙周病学,口腔科,解放军153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