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李双艳

湖南省地矿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之后,对足三里以及三阴交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足三里;三阴交;艾灸;腹部手术;胃肠功能

腹部手术因受到胃肠显露、腹腔操作、麻醉以及感染等因素影响,因此容易出现胃肠功能抑制现象,这也是腹部手术后容易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仅对手术效果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所以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部手术患者,观察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部手术患者,所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也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术后应用红霉素、胃复安等影响胃肠动力药物的患者、合并严重胃肠动力疾病患者、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等。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5岁,年龄均值为(45.6±10.3)岁;研究组52例患者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36岁,年龄均值为(45.7±10.4)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使患者的紧张以及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手术结束之后当天可以在床上进行活动,手术结束之后第1天,根据患者病情可允许下床活动,活动量需要循序渐进的增加。在饮食方面,术后待肛门排气之后才能进食流质食物,之后可以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过渡到半流质食物-软食-普食。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在手术结束之后第1天开始进行艾灸,选择双侧足三里穴以及双侧三阴交穴,首先对穴位进行确定,之后取2cm清艾条,在艾灸器中插入并点燃,在所选穴位上进行固定,艾灸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2次,直至肛门排气。艾灸期间应对患者的感觉进行经常性询问,并对局部皮肤颜色进行观察,避免出现烫伤现象。

1.3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胃肠功能基本恢复为有效;胃肠功能无变化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3讨论

腹部手术会损伤腹膜以及肠管浆膜面,使得腹腔内沉积大量纤维蛋白,因肠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加上残留的积血、积液等致炎性物质,使得术后胃肠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将会表现出排气障碍、排便障碍、腹胀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腹部手术会导致精气亏损,腹气不通,因此需要给予区域通络法进行干预,达到通腑气的效果[2]。

针对腹部手术患者,艾灸足三里穴以及三阴交穴,可以使腹部疼痛程度减轻,同时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与胃经合穴,对这一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健运脾胃的效果,同时可以双向调节胃肠道[3]。腹部手术之后,对患者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可以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据相关研究指出,艾灸足三里穴不仅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还可以使机体血液凝聚性得到改善。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对这一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行气补血以及健脾疏肝的效果,同时能够松弛肌肉[4]。据相关研究指出,艾灸三阴交穴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有促进作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配伍,并辅助应用艾灸手法,一方面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5]。

本次研究中,采用足三里穴联合三阴交穴艾灸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15%,由此可见艾灸足三里穴与三阴交穴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同时,采用三里穴联合三阴交穴艾灸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说明三里穴联合三阴交穴艾灸可以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可以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排气与排便,进而缩短住院时间。穴位艾灸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成本低,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简单的中医护理方式可以促进其气血循环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对患者术后康复有利[6]。

结语

在腹部手术之后,对足三里以及三阴交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俞慧仙,应学,张莹,等.足三里艾灸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时效性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02):186-187.

[2]孙秀娟.中药足浴联合艾灸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J].现代养生,2017,01(02):126-126.

[3]胡瑶,张卫华.针灸在外科全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1):114-115.

[4]柳瑞.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62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1):880-883.

[5]洪友兰.艾灸联合热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6,01(04):67-69.

[6]王慧欣,张广清.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7,32(09):1372-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