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50例急救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50例急救与护理

袁茜茜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50例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输液量与出血量。结果:常规组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0%、20.0%,综合组分别为100.0%、8.0%,综合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出血量,综合组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可减少并发症、输液量及出血量,值得推行。

关键词: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效果

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救治与护理[1]。基于此,本研究就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②均经超声检查等证实,符合异位妊娠诊断标准,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疼痛等症状;③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泛白、紫绀、脉率紊乱、精神状态不佳、尿量减少等症状;④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对药物治疗有禁忌证或无效者;②无法正常沟通者;③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25例。常规组:年龄24~43岁,平均(28.5±3.3)岁;停经时间1~7个月,平均(3.3±1.6)d;孕次中,1次14例,≥2次11例;生产经历中,经产妇10例,初产妇15例。综合组:年龄24~42岁,平均(28.8±3.2)岁;停经时间1~7个月,平均(3.4±1.5)d;孕次中,1次15例,≥2次10例;生产经历中,经产妇10例,初产妇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急救方法

(1)基础救治: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抬高头部15°。立刻进行人工吸氧,同时调节好氧流量,以4~6L/min为宜,浓度控制在40%左右。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异物,确保呼吸顺畅[2]。(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应用静脉套管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入全血、葡聚糖、氯化钠等,同时留置尿管。(3)给予碱性缓冲液:视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给予碱性缓冲液,以防酸中毒。(4)其他药物应用: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及多巴胺20mg,视患者病情调节滴速,初始剂量以15~20滴/min为宜;静注去乙酰毛花苷,以防心衰竭;严重休克者,静注地塞米松加葡萄糖溶液[3]。(5)感染性休克救治:视患者的症状表现,给予抗生素治疗及体位治疗。(6)病情变化监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了解其瞳孔的光反射情况等。皮肤转红润,体暖,尿量超过30ml/min,提示休克好转。

1.2.2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入院接待:协助患者取卧位,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观察神志意识、脸色、皮肤黏膜色泽等,评估末梢循环状况;简单询问患者病史,做床旁B超与妊娠试验;准确评估患者腹腔出血情况与休克程度;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给予补液、吸氧、心电监护。(2)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备血等;快速完善各项检查;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必要性等,以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3)术中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器具的传递,操作动作应轻柔,止血须彻底,避免损伤其他组织。(4)术后护理:做好交接工作,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给予预防感染、输血、止血等处理;输血前向患者说明输血的必要性与风险,输血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术后12h可进流食,隔天可进半流食,排气后可进普食;腹部切口压沙袋6~8h,腹带包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处理异常;强化疼痛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加强会阴不利,确保外阴部清洁、干燥,预防尿道逆行感染。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2)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出血量。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0%、20.0%,综合组分别为100.0%、8.0%,综合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产科较常发生的急症之一,其病因主要为输卵管管腔炎症,导致管腔受阻,孕卵停留、着床、发育于输卵管,最终造成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4]。失血性休克也是产科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危急重症,异位妊娠破裂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5]。产妇出血量超过1000ml时,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6]。

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同时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确保患者在各个方面都能被照护到,以此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输液量与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提示综合组的急救与效果均优于常规组。

总而言之,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可减少并发症、输液量及出血量,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张晓丽.绿色通道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2015(8):41-42.

[2]刘立岩.一体化模式在提升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39-239.

[3]李岙杰.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症状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237-239.

[4]杨香玲.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34例急救及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8):1009-1010.

[5]骆联群,张梅娟.护理管理在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71):452-453.

[6]孙颖,闫丽丽,丁长青.综合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