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切口感染率的改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切口感染率的改善效果观察

詹宏燕

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

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感染的作用效果,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20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5例均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61.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3.8±9.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9.1±12.6)d,其中χ2=3.333,P=0.0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有效对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具有降低作用。

关键词:切口感染;切口保护;腹部手术;医院感染

腹部手术因其较高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病而被作为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1-2]。因腹部手术的切口类型以Ⅱ、Ⅲ类切口居多,切口的边缘组织易受腹腔内的有菌物质感染而容易致使切口感染的发生致使腹部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的发病率相对偏高,而当切口感染一经发生则会严重影响切口愈合、感染诱发等预后疗效,同样地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3]。有效的切口保护和防止污染在降低和预防腹部切口感染的可控因素中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观察应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观察其对切口感染率的改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术前均采取常规的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室的洁净度在一百级层流,严格限制手术室人流进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切口保护方法

观察组:在术中切开腹膜后选择与切口大小相匹配的一次性切口保护套,将其一端放入腹腔内,另一端则卷成筒状将切口完全的被保护其中,减少切口周围组织的牵拉破坏。对照组:使用传统无菌纱布垫保护来对术后切口进行保护。在关腹前两组患者均采取生理盐水冲洗,将切口的保护套或纱布撤除,关腹丝线分层间断缝合。

1.2.2患者切口愈合判断

患者的切口愈合准则依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至少符合切口开裂且疼痛感明显及脓性物渗出;切口呈红、肿、痛;当再次手术检查时存在脓肿及其他感染症状;病原学诊断切口感染中的任意条件。

1.3评价指标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分为三级。(1)没有不良反应情况产生定义为甲级愈合;(2)愈合效果尚未达到无积液、无血肿、无皮肤溃烂的较理想状态定义为乙级;(3)丙级则表现切口有脓化出,需切开引流[5]。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讨论

尽管多种控制感染的措施在医疗界展开,手术切口感染仍为腹部手术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在医院感染监测及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检测及衡量对象[6]。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因手术的切口感染而加重,主要感染原因:第一是依据切口的类型;第二是手术的部位腹部切口手术较高感染率的发生可能因消化道内存在大量的菌群对切口产生影响所致,该类感染为机会性感染[7],在手术前期及手术后可以通过相关的预防性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研究表明,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的应用对切口感染率有减低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预防作用[8]。因传统的纱布很难起到隔绝作用而增加了切缘被污染的机率,且腹部手术需要对腹腔进行冲洗,从而易浸湿传统无菌纱布垫,结果导致无法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较好的培养基[9]。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能够阻隔切缘与腹腔内脏器之间的连接,避免手术中发生的切缘污染,加之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因具有较强的防渗透性,阻绝了细菌的生长环境[10]。另外本研究关于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5.00%均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61.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对切口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在手术过程中拉钩的牵拉对切口的周围组织容易造成损伤,而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因其撑开性好,能够达到全面暴露术野的需求,所以手术过程中没有再使用腹部牵开器的必要,从而为切口的愈合提供了更好的条件[11]。加之常用的腹部牵开器因其材质为金属,在医院因腹部牵开器的反复使用而易发生交叉感染(通过温高压灭菌),但是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作为一次性用品则自然可避免或降低潜在的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12]。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3.8±9.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9.1±12.6)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也表明一次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器在降低切口感染率的同时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

要将其可能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在做好各个环节的防护中外源性因素是重要的降低切口感染的切入点[13]。如抗菌药的合理使用,防止耐药菌;术前对患者情形的掌控,避免可能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者的专业水平,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切口的暴露时间;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状况,从多方面达到降低切口感染[14-15]。

参考文献:

[1]方东萍,吴群英,申屠琴芬.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6):1494-1496.

[2]AgaE,Keinan-BokerL,EithanA,etal.Surgicalsiteinfectionsafterabdominalsurgery:incidenceandriskfactors.Aprospectivecohortstudy[J].InfectiDis(Lond),2015,47(11):761-767.

[3]VassiliouI,TympaA,ArkadopoulosN,etal.Totalthyroidectomyasthesinglesurgicaloptionforbenignandmalignantthyroiddisease:asurgicalchallenge[J].ArchMedSci,2013,9(01):74-7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5]张玉红.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2):206-208.

[6]ECDC.AnnualepidemiologicalreportoncommunicablediseasesinEurope,2010[M].Stockholm,EuropeanCentre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2010.

[7]MihaljevicAL,MiillerTC,KehlV,etal.WoundEdgeProtectorsinOpenAbdominalSurgerytoReduceSurgicalSiteInfection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PlosOne,2015,10(03):e0121187.

[8]周雪颖,赵峰,王萃,等.切口保护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9):4494-4496.

[9]左传同,鞠青.切口牵开保护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09):608-610.

[10]何志红,李淑群,莫庆荣,等.切口层保护器预防胆道结石手术切口感染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04):311-312.

[11]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07):761-762.

[12]吴海英,全日红,蔡亚娜.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3):563-564+647

[13]PinkneyTD,CalvertM,BartlettDC,etal.Impactofwoundedgeprotectiondevicesonsurgicalsiteinfectionafterlaparotomy:multicentre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ROSSINITrial)[J],BMJ,2013,347(4):f4305.

[14]高国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2)323-325.

[15]郭秀芹,赵秀平.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及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05):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