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泄泻8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泄泻80例疗效观察

吴立刚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医院儿科422300

摘要:目的掌握五苓散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临床疗效,为该方法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运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08月—2017年07月收治住院的外感泄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运用五苓散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运用西医肯特令散剂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运用五苓散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有效治愈率为92.5%,运用肯特令散剂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有效治愈率为7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苓散在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疾病方面有着极为显著的疗效,值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五苓散;中医药疗法;临床疗效

前言

小儿外感泄泻主要是小儿机体在受到风、寒、暑、湿、热等邪气的感染之后引起的泄泻,在0—3岁年龄段的儿童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秋季节为甚[1]。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专业术语,与西医学中的急性腹泻相同。若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疗,则容易引起泄泻过度、两阴损伤以及阴竭阳脱等临床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小儿外感泄泻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资料之后,将五苓散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临床治疗结果总结于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08月—2017年07月收治住院的外感泄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40例,月龄在6—36之间,平均月龄为18±6.75岁,女性患儿为40例,月龄在8—36之间,平均月龄为1.8±7.23岁,病程均在3d以内,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发热、脱水等临床表现。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出现症状等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08月—2017年07月收治住院的外感泄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运用五苓散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运用西医肯特令散剂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上的差异。纳入标准:大便呈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每天≥3次,大便镜检结果显示无红细胞和白细胞或只有少量白细胞数的患儿可确诊为由外感引起的泄泻,可作为研究对象。;排出标准:脱水严重、酸碱失调以及同时使用消食药或其他类抗生素药物的患儿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将五苓散作为主方,主要由泽泻10g、茯苓6g、猪苓6g、白术6g以及桂枝4g等五位重要组成,每日使用一剂,用开水煎2次后取150ml汤剂分3—6次服用。加减:1)泻下急迫、气味秽臭、发热者,舌红、苔黄腻者加葛根、黄芩、黄连;2)大便清稀、臭气不甚、舌淡、苔薄者加藿香、苍术。

对照组:使用西药肯特令散剂(浙江海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3g/袋)治疗小儿腹泻,常规给药:月龄在0—12之间的患儿每天给药1袋;12—24月龄患儿每天给药1.5袋;24—36月龄患儿每天给药2袋,均分为3次开水冲服。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1判断差异是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共40例,其中治愈20例,占比50.0%;好转17例,占比42.5;无效3例,占比7.5%。对照组共40例,其中治愈10例占比25.0%;好转19例,占比47.5%;无效11例,占比27.5%。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止泻时间比较

就治疗时间而言,观察组平均止泻时间为(l.81±0.69)d,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为(2.73±0.95)d,观察组治疗小儿泄泻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主要用于太阳受邪、经腑同病以及气化失常等原因引起的膀胱蓄水证[2]。与本文所讨论的患儿因外感邪气引起泄泻的病例特征相同,故将其作为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主方。药方中使用到的泽泻、茯苓、猪苓、白术以及桂枝等五味中药配合使用,具有化气以行水、外散表邪的功效。最终实现小便通利、湿去泻止的治疗目的。

在现代医学中,将小儿腹泻定义为:受外界病毒、细菌的侵蚀后,体内毒素增加,肠粘膜受损,导致机体吸收出现内分泌紊乱所导致的小儿胃肠道疾病。与西医学中给出的定义相一致[3]。因此,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疗程之间具有可比性。在五苓散中所使用到的五味中药,除桂枝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通小便功能。将其运用于小儿外感泄泻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实现“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治疗效果。

运用五苓散对小儿外感泄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排除患儿体内非生理性积水的方式,实现治疗的目的[4]。该药方的使用,可将患儿肠胃中的水湿邪毒改道于泌尿系统中,以便于促进其肠胃功能的正常运行。从而增强患儿肠胃吸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最终实现治愈小儿外感泄泻的目的。该原理与西医学中运用补液治疗纠正患儿酸碱失衡的治疗原理相同,因此,将五苓散运用于小儿外感泄泻的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从上文所提供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运用五苓散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时间等,都要优于西医学中运用肯特令散剂,值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沈跃玲,李桂英,熊文清,等.痛泻要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2):26-27.

[2]崔利敏.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65-66.

[3]张健.加味五苓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2例疗效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3):48-49.

[4]董文军,宋俊生,陆小左,等.五苓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