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研究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

周翠芳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300222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期间的实际运用方案,同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64例,研究组64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康复护理模式。通过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QLS),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SDSS评分(5.311±1.403)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3.382±1.52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中SCL90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2.5分以下的有52例(81.25%),而参照组仅仅有42例(6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QLS评分(32.27±3.16)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SQLS评分(43.33±2.9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音乐疗法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音乐疗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运用;效果

随着社会进步,现代人们的精神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精神分裂症临床发病率也高达25%~30%,主要临床表现为思维紊乱、行为退缩、社会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社会交际接触不良,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工作,病情严重者甚至威胁到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1]。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身体也造成了伤害。近年来,部分医学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音乐疗法适当进行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情绪,可起到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的临床作用[2]。本文就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的实际应用及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号码表法,平分为两组,参照组64例,研究组64例。其中参照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23周岁~59周岁,平均年龄(37.32±4.03)周岁,病程2~75个月,平均(18.9±15.7)个月,高中以上学历22例,本科以上学历42例;研究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24周岁~58周岁,平均年龄(38.03±3.92)周岁,病程1~81个月,平均(20.4±19.4)个月,高中以上学历25例,本科以上学历39例。选取标准:(1)年龄要求18周岁~60周岁。(2)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ICD-10)的诊断。(3)患者学历均为高中以上。(4)患者无患有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疾病,如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慢性疾病、神志不清无法正常交流等。(5)所有病患均已知悉此项研究情况,且该研究通过本院伦理组织批准。

通过对比两组病患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学历等相关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本院常规康复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定期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按时按量发放抗精神病药物、心理干预护理、适当组织活动等。而对于研究组患者而言,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实施方案:(1)主动性疗法:患者直接参与音乐表演中,通过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专业护理人员组织病患进行适当的音乐活动,如集体大合唱、KTV演唱、乐器演奏等等。患者通过主动的音乐活动及学习,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与意义,加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社交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2)被动性疗法:部分患者并不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更愿成为一位聆听者,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程度、个人喜好、情绪波动等因素,挑选适合患者的音乐处方。对于情绪兴奋的患者应播放《夜的钢琴曲》等平缓悠长的音乐,使患者心情平静,放空思想,情绪渐续平稳;对于情绪低落的患者应播放开始阶段低沉忧伤后面情绪高昂振奋的乐曲,使患者在忧伤情感得以宣泄之后再度重燃希望,恢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3)综合性疗法:其一,音乐疗法可与中医疗法共同实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患者症状[3]。其二,患者接受音乐治疗的同时,还接受音乐电流治疗,将声频转化为电频,电流与音乐是同步的,让患者在听觉和感觉上同时接收音乐信息。

1.3观察指标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标准:采用0-2级,3级评分法,本次评定分数为综合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治疗效果越好;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QLS):标准分为0-100分,其中分数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1~1.5之间,表明无量表中症状;在1.5~2.5之间,表明有点症状,但不频繁;在2.5~3.5之间,表明有轻度到中度的症状;在3.5~4.5之间,表明中度到严重的症状;在4.5~5之间表明严重症状出现频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本文中病患例数以n表示,定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病患的数据加以检验,当结果为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患者SDSS、SQLS评分对比

参照组患者SDSS、SQLS评分(5.311±1.403)(43.33±2.93)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SDSS、SQLS评分(3.382±1.521)(32.27±3.16),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我国卫生部发布《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在发病之前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非正常行为,比如拒绝与人交流,社会交际能力明显下降,情绪波动明显等等,目前没有明显的病因。由于社会青壮年面临的家庭压力、社会压力越来越重,精神分裂症在此类人群发病率也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思维障碍(思维散漫、内容贫乏等)、情感障碍(反应迟钝、情感表达不协调等)、暴力倾向、妄想等。当下精神分裂症主要治疗手段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等),但临床效果不明显[4]。而音乐疗法是通过乐音、节奏对患者心理疾病和内心情绪进行疏导平衡的治疗手段。由于声音是最重要的一种振动能量,由此产生其它各种形态的振动,不同能量场的振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任何振动力都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医护人员要通过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使患者成功接收音乐信息,达到治疗的目的[5]。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通过音乐疗法干预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SDSS及SQL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病患的SCL90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2.5分以下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参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因此,音乐疗法在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波动,缓解不良情绪干扰,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刘学文.氯氮平辅助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7):9-11.

[2]李拥平,李早玲.音乐疗法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5(13):84-85.

[3]张南,邓捷.“模”理论与元和音乐疗法[J].办公自动化,2017,22(6):1-9.

[4]陆涛.音乐疗法联合精神科常规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14):110-112.

[5]石磊,骆彩霞.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音乐实施心理护理对提升患者社会功能、治疗依从性的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