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3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差异

石龙生

花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花垣4164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Effectof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onintravenousthrombolytictherapyinpatients

withcardiogenicandnon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

ShiLongsheng

DepartmentofNeurology,HuayuanPeople'sHospital,HunanHuyuan4164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onintravenousthrombolytictherapyinpatientswithcardiogenicandnon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76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treatedbyintravenousthrombolytictherapyinourhospitalfromMay2015toMay2016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ofthisstudy.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intravenousthrombolytictherapy,38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intravenousthrombolytictherapyinthesameperiodin38cases.Thetherapeuticeffectandsafety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afterthetreatmentof2h,24h,7d,twogroupsofpatientswithstrokesymptomscoreshowedadownwardtrend,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aftertreatment(P>0.05).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8cases,21.05%)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n=3,n=7.89%),an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intravenousthrombolysistreatmentof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andnon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buttheuseofintravenousthrombolysistherapyinpatientswith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thecomplicationrateisrelativelyhigh.

[Keywords]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cardiac;noncardiogenic;cerebralinfarction;intravenousthrombolysis

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者停止,患者的脑组织可能会出现缺氧甚至脑组织坏死的情况[1]。脑梗死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在发病早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脑梗死分为心源性以及非心源性脑梗死之分。其中心源性脑梗死几率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20—30%,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比较高[2]。严重时大盘纸患者死亡,疾病还容易出现出血转化,疾病治疗比较复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差异,为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以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疾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在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38±2.96)岁。在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52±2.79)岁。所有患者脑梗死疾病发病时间在4.5h以内,并且没有出现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经过所有患者家属同意后签字同意,将颅内出血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排除在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以后都采用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其总量为0.9mg/kg。24h后患者经过头颅CT确诊其为无出血以后,给予观察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次5000单位。每间隔12h注射一次,在治疗一周以后,让患者口服华法令,使得INR维持在2.0—3.0之间。对照组患者则口服拜阿司匹林,每天口服100mg。

1.3评价标准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90天的随访。在随访期间内,将两组患者症状性出血以及非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记录下来。与此同时,将两组患者的脑疝、皮肤黏膜出血情况记录下来。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h、24h、7d卒中症状评分进行比对。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其中包括脑出血、肺症状出血、脑疝、皮肤黏膜出血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剂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症状评分比较

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症状评分比较(分)

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脑梗死的总称为缺血性卒中,因为患者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氧甚至脑组织坏死的情况[3]。发生该种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在患者发病24—48小时后,采用CT扫描可以发现患者的脑部位边界不够清晰,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4]。脑梗死疾病多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抽烟饮酒等患者更容易产生脑梗死疾病。患者在疾病前具有头痛、眩晕等症状,发病时间相对缓慢,多在患者安静以及睡眠的时候发病,大多数患者在症状几个小时甚至1—3天,其病情就会达到高峰[5]。脑梗死分为心源性脑梗死以及非心源性脑梗死两种类型。

在临床医学上,通常会采用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该种疾病。采用这种治疗方式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等问题,但是对于心源性脑梗死疾病采用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医学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6]。因此本文做了一个详细的研究。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由上面的结论可得,采用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以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效果相当,但是,在治疗以后,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所以,医生在采用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以及预后评价,通过仔细的分析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的质量,使得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

综上所述,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差不多,但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较高。因此,患者在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时需要做好相应的评估,最终提升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琴.曾艳平.梁静静.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6(08):39—42.

[2]邓伟华.杨勇.潘小平.等.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78(05):78—83.

[3]段秀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08):19—25.

[4]谭俊杰.单独抗血小板与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79(07):89—95.

[5邓伟华.杨勇.潘小平.等.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9(07):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