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伤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肇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腹部外伤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肇伟

肇伟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对腹部外伤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根据50例腹部外伤患者护士配合及时抢救以及手术治疗后进行精心护理的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护士急救技术熟练,护理方法得当,医护患之间沟通良好,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8%,护理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予以急性腹部外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减少住院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病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腹部外伤;观察;护理

ObservationandNursingExperienceofAbdominalTraum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abdominaltraumaandsummarizenursingexperience.Methods:50casesofabdominaltraumapatientswithtimelyrescueandsurgicaltreatmentaftercarefulcareoftheprocessofretrospectiveanalysis.Results:Nurses’firstaidskilled,propernursingmethods,goodcommunicationbetweenmedicalandnursingpatients,thesuccessrateof98%ofpatientstorescue,carelessaccidentoccurred.Conclusion:Effectivenursinginterventioninpatientswithacuteabdominaltrauma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urerate,reducethenumberofhospitalizationandreducetheriskofcomplications.Itisworthytobepopularizedandapplied.

Keywords:abdominaltrauma;observation;nursing

前言:

腹部外伤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普遍的普外科急症,其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病理机制复杂、病情变化迅速。患者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外出血和内出血,常出现休克及低氧血症,需要护士密切配合医师作好抢救和术前准备工作,迅速抽血、配血纠正休克,争取尽快手术,减少患者病死率,优质的护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尽快康复的关键。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4-67岁,平均41.5岁,其中23例车祸,21例刀伤,6例动物咬伤;26例开放性腹部外伤,24例闭合性腹部外伤;15例合并胃肠穿孔,13例合并肝脾破裂,13例合并腹膜后血肿,9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入院失血性休克患者19例,8例患者血压为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未回普外病区,直接从手术室入重症监护病区,2天后死亡。

1.2基本方法

病情观察是普外急腹症的重点观察内容,患者入院后,快速对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和评估,详细询问病史,检查受伤部位,判断是否合并头颈部或胸部创伤,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度及双侧胸廓的扩张情况,密切注意与患者呼吸相关的因素,迅速对呼吸状况进行评估。

在术前,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以及外出血量,意识清醒患者要主动安慰巡视。由于腹部外伤常在患者无准备情况下突然发生,且患者有较严重的不适症状,易产生恐慌、焦虑心理,家属出现急躁、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过程与费用,稳定其情绪,由于病情紧急,多数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因此谈话内容必须简明扼要,一方面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于伤口处理中,保持原有皮肤与肌肉。针对动物咬伤患者而言,采用肥皂水清创伤口,予以常规消毒,防止产生厌氧菌感染。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予以脏器穿孔患者全腹探查术。当患者出现腹痛刺激征加重、腹胀明显、膈下存在游离气体、红细胞计数下降、血压不稳定、胃肠出血等情况时,要及时施以手术探查。术中积极采用止血带,减少出血量,观察并记录患者尿液变化,同时查看是否存在休克与多器官衰竭等情形。

手术后患者回病房后,护士的观察非常重要,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抢救设备的使用,注意患者各种引流管路如腹腔引流、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动态信息,给患者细心的生活护理,四肢注意保温,注意身体四肢活动,避免压疮发生。注意切口敷料的有无渗出,以防腹部损伤部位再次急性弥漫性伤口出血。

出院指导是患者出院后顺利恢复健康的保证,护理人员应针对各种外伤的原因,告知患者注意工作安全,交通安全等,出院后,嘱咐患者适当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加强锻炼,促进康复,当切口出现异常疼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异常改变,应及时到医院复诊。对肝脾破裂等非肠道损伤患者,护士应告知其在1-3个月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要保持大便通畅,不要暴饮暴食;实质脏器损伤的患者,术后出院3-6个月后及时复查。

2结果

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沉着冷静、技术熟练,静脉留置针穿刺100%,护理操作得当,护理无差错事故发生。本组统计患者49例抢救成功,康复出院。1例患者复合伤手术后入重症监护病区,术后2d抢救无效死亡。50例患者抢救过程中医护患沟通良好,患者身心护理得当,气氛和谐,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8%。

3讨论

严重腹部外伤患者由于机体受到严重破坏,以组织损伤、血液丢失为主,容易引起损伤脏器的功能下降,有效循环锐减,组织血液流量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同时因涉及内脏损伤多伴随大出血导致病情发展快,病死率极高,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身健康。患者病情急、重,抢救时间非常重要,成功抢救患者的基础是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配合。因此护士不但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对病情复杂多变的外伤抢救中,护士要做到忙而不乱,沉着冷静,熟练的应用各种抢救设备,静脉穿刺准确及时,尽快为患者抽血、配血、输血,及时发现患者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和主诉不适,发现异常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医师,为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予以腹部外伤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内容:(1)评估患者病情。观察患者意识、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四肢温度、出血量等情况,检查腹部损伤程度、部位,询问病史,防止出现漏诊;(2)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清除呼吸道异物,协助医生予以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3)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腹部损伤患者而言,往往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现象,因此要快速构建静脉通道,一般二条以上。下肢静脉远离心脏,患者腹腔内有可能存在破裂、积血,因此禁止应用下肢静脉补液,避免影响扩容速度;(4)尽可能地降低活动性出血量。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而言,要采用加厚敷料进行伤口的包扎,予以及时压迫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出血量;(5)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执行医嘱,做好消毒准备工作,按照患者具体情况,施以患者留置胃管或者导尿管,加强术前用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腹腔引流物性状,预防术后再出血等状况的发生。

普外科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过程中,护士高超的护理技术和熟练的抢救手段,能够为患者迅速实施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手术后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有利于发现生命体征变化问题,增加护理安全性,保证了患者平稳度过安全期,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同时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满足,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蔡春晖.普外科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22-223

[2]陈九珍.探讨腹部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24-125

[3]吴艳,宋艳,王灵香.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