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83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836例临床分析

孙伟君

孙伟君

山东省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桓台256400

摘要:目的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6例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术。结果836例病人中,818例整复成功,18例整复失败,47例48小时内再次套叠,二次气灌肠整复后成功。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未再发生肠套叠结论肠套叠气灌肠整复大大减少了患儿痛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

自2006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采用JS-818电脑遥控肠套叠整复仪为836例肠套叠患儿行肠套叠气灌肠整复术,其中818例整复成功,18例整复失败,行开腹手术,47例整复成功后,在48小时内再次套叠,二次整复均顺利成功。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36例病人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46例,女性患儿390例,1岁以内患儿436例,1-3岁患儿308例,3岁以上患儿92例,回肠-结肠型790例,回肠-回肠-结肠型36例,回肠-回肠性10例。

1.2治疗方法

常规准备JS-818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双腔气囊尿管一条,20ml空针一个,液体石蜡油或凡士林少许,设置JS-818电脑气体整体复压力,先设置压力为6KPa,完毕后在双腔气囊头部突石蜡油(或凡士林),经患儿肛门插入10cm用空针给气囊嘱其15-20ml,堵住肛门,然后进行充气,当患儿肠套叠部位较大,气体受阻不能推进时,可将压力逐渐增大,每次增加压力位1KPa。患儿套叠时间在48小时以内的,最大压力可增加到15KPa,如一次不能整复的,可行脉冲式反复多次排气机充气,可见气体在套入部位逐渐前移,以至消失,此时气体进入小肠,所设置压力突然下降,整复成功。

2.讨论

2.1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连同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是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居婴幼儿肠梗阻原因之首位[1]。根据病因不同,分原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婴儿肠套叠与儿童肠套叠。肠套叠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原发性肠套叠发病机制公认为儿童回盲部易形成肠套叠及病毒感染后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率增加和因饮食改变、肠痉挛及免疫不平衡引起肠蠕动的紊乱有关。

继发性肠套叠为肠管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套叠,占5%。气质性病变以梅克尔憩室、息肉、血管瘤、腺肌瘤等为主。肠壁上病变为肠套叠起点被蠕动推动,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另外有研究发现腹腔淋巴结炎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原因[2]。

2.2我们总结的肠套叠气体灌肠整复的适应症

(1)病程不超过48小时,便血不超过24小时。(2)全身情况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无高热及呼吸困难。(3)腹不胀,无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禁忌症:(1)病程超过48小时。(2)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者。(3)腹胀明显,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或疑有肠坏死者。

2.3气体灌肠终止指征

(1)注气后肿物巨大,套入部呈分叶状,提示复套存在,复位可能性较小。(2)注气后肿物逐次后退,通过回盲瓣后,肿物消失,但小肠迟迟不进气,提示仍存在小肠套叠,复位困难。(3)复位过程中,肿物消失,但荧光屏上突然有闪光改变,旋即见膈下游离气体,表明发生肠穿孔,即可停止注气。

2.4整复前应先行腹透,了解肠管充气情况,并观察有无气腹。尽可能清洁灌肠,以免混淆判断,万一气腹灌肠复位穿孔,可减少腹腔感染程度,为保持患儿安静,提高复位率,术前可适当给予镇静药和阿托品[3]。

2.5小儿肠套叠整复成功后,我们常规收入院观察,应禁食24小时,给予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尤其对肠套叠相对时间较长,大于36小时,小于48小时者,应严密观察气灌肠后是否有继发肠穿孔,观察患者是否腹胀减轻,无阵发性哭闹、呕吐、发热、腹软、不拒按、无腹痛肿块。液血便消失等。

参考文献:

[1]RydningA,soreideJA,BergetMetal.TidsskrNorLaegeforen,1998,118(20):3117

[2]StaatzG,AllenG,HeimannG.ClinPadiatr,1998,210(2):61.

[3]王维东,刘玉平,刘金美普通医学杂志200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