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对手足口传染病控制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社区干预对手足口传染病控制的临床效果评价

王祯洪

辽宁省瓦房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在手足口传染病控制中应用社区干预的临床影响效果探讨。方法将80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A组与B组,各40例。A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B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对2组儿童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A组的优良率为80.00%,B组的优良率为95.00%,2组比较,B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足口传染病控制中应用社区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传染病,降低患儿发病率,适合推广。

关键词:社区干预;手足口传染病;控制;临床效果

前言

手足口病属于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通常经由呼吸道、消化道等进行传播感染,患儿发病时多表现为低热、口痛、厌食等不良症状,同时其手足口腔等部位伴有小疱疹等[1]。五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大部分患儿在7天左右其病症可自行消退,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脑炎或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严重的个别患儿可造成死亡[2]。当前,对手足口病以对症治疗为主,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因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应从源头上抓好疾病防控工作,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本文研究中,为了探讨社区干预对手足口传染病控制的临床效果,特将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干预,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随机分配原则将80例儿童分成2组进行研究:A组与B组,各40例。A组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11岁,平均年龄为6.78±0.37岁;平均体重(20.13±4.32)kg。B组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为11岁,平均年龄为6.81±0.45岁;平均体重(20.41±4.35)kg。比较2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发现P>0.05,可对比。

1.2方法

A组:对A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内容包括定期讲座、派发宣传健康手册等。

B组:在A组干预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方法如下:

(1)上门随访。采取上门随访的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充分了解儿童家庭的疾病认知水平以及健康教育状况,耐心、详细地为儿童、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发病诱因、临床表现、防范措施等),以提高儿童及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纠正家长的认识盲区,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

(2)社区宣传。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让儿童、家长意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性,可采取广播(或视频)播放、公告栏张贴健康宣传标语、宣传单发放等方式进行社区宣传,如告知其如何饭前洗手,做好个人卫生消毒等,进而提高儿童、家长的自我疾病防范能力,控制病菌滋生。

(3)反馈机制建立。鼓励家长、儿童多咨询,社区医护人员对家长的疑惑、问题等进行详细的解答,并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建议;根据社区信息反馈意见,建立疾病反馈机制,并灵活根据社区居民疾病反馈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分析评估2组儿童的干预效果,评定标准:未发生感染患儿,或感染儿童的病例数仅有1至2例,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表示优;疾病感染仅在小范围内进行扩散,少数儿童发生感染,且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表示良;感染儿童病例数高,且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扩散扩散大表示差。优率+良率=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的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80.00%<95.00%),见表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比较2组儿童的干预效果(n/%)

3.讨论

手足口传染病的传播速度极快,患儿一旦感染手足口病,其手部、口腔、足部等部位将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小疱疹,或不同程度的溃疡[3]。手足口病所产生的疱疹其液体内含有病毒感染体,一旦疱疹破溃后,病毒可经皮肤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此外,衣物、唾液、粪便等也是该病毒的传播途径[4]。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防控,以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源和传播途径,降低疾病的扩散速度,缩小疾病的传染范围,继而最大限度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手足口传染病多发于儿童,虽然常规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但是其总体效果仍不够理想。相关研究表明,在手足口传染病中应用社区干预可以更为有效地减少该病的发生,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5]。本文研究中,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通过对B组儿童上门随访以及社区宣传等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和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进而增强儿童与家长的疾病防护意识;而建立疾病信息反馈机制,则可以更好地把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状况,进而可以更好地制定疾病预防方案,最终有效降低手足口传染病发病率。由表1可知,B组儿童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在手足口传染病控制中实施社区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戚国全,王浩.基于影响力传动的Kuramoto股市预测模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06):761-766.DOI:10.3969/j.issn.1003-5060.2016.06.009.

[2]辛慧芬,赵廷龙,许瑞等.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0):116-118.

[3]曲沛,徐新民,赵苗苗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提示性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04):601-603.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5.04.017.

[4]于洁,牛军伟,谢涵坤等.安徽阜阳冬季手足口病患者合并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6,30(02):146-148.DOI: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6.02.009.

[5]郑亚明,杨娟,廖巧红等.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04):462-466.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7.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