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莉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并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对参与研究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抑郁情绪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肢体功能运动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早期康复护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效果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病较高,且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均有着极大的影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患者预后效果较差,仍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后效果进行改善[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研究,并提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45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55~85岁之间,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体重35.77~81.36kg。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56~84岁之间,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体重34.88~82.01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可比性。且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加入研究,并签订研究知情书。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1)对患者的病房进行定期清扫,并进行消毒以及通风;2)根据医师处方,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3)定期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并对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一定的了解,并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坚持治疗的信心;2)卧床护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而在修养过程中,不可长时间维持一个卧床姿势,会导致压疮等并发症出现,并定期协助患者进行姿势调整[2];3)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入院后,第3天开始,引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定时为其按摩放松身体,每天2次,每次大约持续时间为20min。并引导患者逐步独立完成坐、立等基本动作,每个动作需坚持15min。每日坚持训练,直至能独立直立行走[3]。4)发音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由简至难,逐步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

1.3观察指标

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4]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数与患者的肢体功能呈正比;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判断,并进行统计。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为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情况为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干预前肢体功能运动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调查表(±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结论

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病较高,且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患者临床删主要表现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偏瘫、语言障碍等,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我国近几年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增加,导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且老年人的地抵抗力较差,病情发展较快,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均有着极大的影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患者预后效果较差,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5]。

脑血管患者发病较为突然,在经过紧急救治后,虽然暂时减少了生命的威胁,但患者会出现语言功能丧失等情况,这对患者的影响极大,因而,脑血管患者住院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预后等均有着极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情绪低落,抑郁情绪较明显的患者,应增加沟通次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易怀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3):455-456.

[2]黄碧.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3):339-340.

[3]李春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08):633-634.

[4]张桂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8):260-261.

[5]易怀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OL].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03):455-456(2017-03-01).

[6]司群英.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3):2496-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