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病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研究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病房中的应用

周瑜利曾冬红

周瑜利曾冬红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人民医院(娄星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我院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疾病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共计有100例,然后采用单盲、平行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远远高于对照组,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疼痛;病房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人民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疼痛日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大部分临床疾病通常伴随的症状,对患者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已成为继呼吸、体温、血压、脉搏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1]。疼痛管理在全国不断地走向专业化的模式,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和改善心身健康。因此,在针对患者预后疼痛,应该予以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进而使得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2]。我院开展一套全新系统的疼痛管理质控配套模式,在术后疼痛患者身上进行开展,取得有效的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我院外科病房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共计有10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63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37例,患者的年龄在19-73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82+8.83)周岁,然后采用单盲、平行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一组称之为对照组,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组称之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关注,同时对于患者的疼痛情况予以镇痛处理,并且在护理的时候还需要将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的告知患者,使患者对自身的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同时告知患者在此阶段存在疼痛的情况十分正常,不必产生过多的焦虑,只需要按照专业医师的要求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便可早日获得健康。

1.2.2观察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开展

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护理模式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护理内容基于对照组护理内容之上,然后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在采用该护理模式护理之前,需要组建专业的护理小组,并且对该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然后针对培训知识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达标的护理人员方可参与本次观察组的护理工作。然后在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对疼痛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并且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情况进行合理的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压力,使患者可以保持轻松的心态接受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进而使得治疗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1.2.2.1相关护理模式拓展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并且有良好的采光及通风,确保室内湿度、温度舒适、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减轻患者紧张心理,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教育。体位护理:术后初期疼痛十分明显,合理制定可以起到一定的减轻效果,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肿胀部位,实行外展中立位,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患者消肿止痛。冰热敷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了解,必要时进行合理冰敷,减少患者局部充血的情况,提升局部供血,降低疼痛,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冰敷护理。采用音乐疗法、与患者轻柔沟通等方式来消除患者抑郁情绪,降低患者疼痛度,分散患者注意力,提升舒适感,指导患者慢慢呼吸,控制疼痛。

1.2.2.2系统性护理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培训,转变患者的理念,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关注度,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疼痛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疼痛的相关理念、评估手段、护理措施、治疗方法及不良反应等。

1.2.2.3成立专门护理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疼痛管理责任组长以及责任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制定疼痛护理计划、实施疼痛护理计划、对疼痛效果进行评价并且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疼痛管理责任组长则需要由病房业务的骨干人员胜任,要在护理人员培训当中起主要作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相关工作,及时发现疼疼痛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极反馈并沟通,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2.4制定疼痛护理管理流程患者入院24h之内,护理人员要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制定疼痛评估方案、询问方法、频率等等[3],并有效落实。在患者入院期间采用疼痛评估护理单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记录,主要包括疼痛评估时间、疼痛部位、疼痛原因、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睡眠情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方法、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最后有护理人员签名项。如果患者首次评估分值3分或者3分以下,则要每日9时都需要进行评估[4]。

1.3观察指标以及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的评分主要采用VAS机制,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分为消失、明显缓解以及缓解无效。疼痛缓解的机率=1-缓解无效患者数量/该组患者总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满意率=满意患者数/该组患者数*100%+一般患者数/该组患者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13.0软件当中进行整理和分析,其中患者例数用n表示,()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存在明显差异性,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

通过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的缓解无效患者数量为观察组缓解无效患者数量的8倍,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疼痛作为多种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容易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5]。过往医护人员并未对不疼痛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患者自身都认可疼痛是患病必须经历的体验。过去护理人员对患者都以执行医生嘱咐完成任务为目的,缺乏相应的疼痛管理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对疼痛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注重临床上疼痛给患者带来心理与身体方面的影响。以“免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为目标[6]。

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明显疼痛的患者数量高达患者总数量的四分之三[7],进而使得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且该情况的治疗如果不够及时,就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应该加强对该病的术后护理工作。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方式,较之传统护理模式而言,该护理模式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中缺少心理护理,并且对患者的情况不能做出精准的评估等弊端做出了补救[4],同时还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有效的预估,然后采用专业的疼痛评估体系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继而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进而使得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并且还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在系统的培训护理人员基础上,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充分发挥护士长的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疼痛管理业务,包括组内人员讨论,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实践指导等等,加深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理念的认识,提升护理人员实践能力,通过优质、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疼痛护理管理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进行侧重不同治疗控制:一级疼痛管理应该将重点放在管理质控上面,促进全院疼痛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常规化、制度化;二级疼痛质控重点要对各科室质控人员的培训和重点质控点的控制;三级疼痛控制应该重点在各病区护理人员的质控,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疼痛医学作为新的医学学科,是现代临床和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被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各学科之间的广泛合作,对要求具有专业的疼痛管理知识护理人员是重要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次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之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0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则为96.00%,较之对照组高出28%。此外,对照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较之观察组患者而言,低了20%,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我院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娜,周海燕.疼痛护理的组织管理[J].护理研究,2016,20(3):730-731.

[2]赵继军.疼痛临床管理[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61.

[3]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4]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6-7.

[5]徐林珍,黄烔,潘向瀅,等.提升留置导管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48-449.

[6]BonnieS,MirandaGL,DavidR.AdvancednurserolesinUKprimarymedicalcare[J].JAust,2006,185(1):10-12.

[7]WendyG.Advancedpracticenursesinmedicalhome[J].JSpecPediatrNurs,2006,11:203.

[8]时要萍.护理质量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运行与效果[J].淮海医药,2002,20(2):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