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HLL)在膀胱憩室结石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HLL)在膀胱憩室结石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严峻

韶山市人民医院湖南省韶山市411300

摘要:目的:评价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HLL)在膀胱憩室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膀胱憩室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2例,以抽签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使用气压弹道碎石术(PL)治疗的参照组(n=26),以及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研究组(n=26),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膀胱憩室结石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膀胱憩室结石;临床效果

膀胱憩室结石属于膀胱结石的一种,发病群体仅在少数。病灶发生处主要位于膀胱憩室区域,致使患者发病的原因是由于饮食习惯不良。为了提升膀胱憩室结石的治疗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膀胱憩室结石中的临床疗效,现将最终结局整理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膀胱憩室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2例,以抽签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26)以及研究组(n=26)。参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0.35±5.36)岁。研究组:男18例,女8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1.04±5.21)岁。两组资料对比后,呈现检验结局为P>0.05,可进行讨论对比。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膀胱憩室结石标准;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1.2方法

(1)给予参照组患者PL治疗,即使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南昌广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患者进行治疗,在实施麻醉后,调整碎石机参数,压力为400千帕,灌注压力为100毫米汞柱,气压弹道碎石子弹体插入合适部位,以结石边缘为准,调整探杆角度,采用单次冲击或者连续冲击碎石,将击碎结石取出[1]。

(2)给予研究组HLL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实施全麻后,调整患者体位,取截石位,使用输尿管镜确定结石区域。选择钬激光碎石由美国生产的Odyssey为患者实施治疗。在对患者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结石大小而定。选用经皮膀胱输尿管镜法对结石体积大、且位置较深的患者进行治疗,选用传统经尿道入路对结石体积小,位置较浅的患者进行治疗,接着插入激光传导光纤抵达结石,对仪器参数进行设定,频率为30赫兹,脉冲能量为4焦,将结石碎至大小在30毫米以下,采用钬激光切割、气化作用粉碎结石,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72小时对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如果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可拔出导尿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52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分析,选择χ2检验组间治疗效果,结局以百分比形式体现,最终检验结局呈现P<0.05,数据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相比较参照组的明显更优,且两组对比后的最终检验结局呈现P<0.05,具有探析价值,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膀胱憩室结石可导致患者出现腰痛、尿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出现梗阻和肾衰,患者不仅需要承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同时也需要承受心理上的负担,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输尿管中,是目前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式。气压弹道碎石术和钬激光碎石术是输尿管镜治疗下的两种主要方式,相比较气压弹道碎石术,钬激光碎石术不仅能够对结石粉碎的更加彻底,同时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

本实验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由此表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膀胱憩室结石临床疗效显著,此结论与曹春淼,徐秋华,时丹[3]等人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膀胱憩室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向崇,陈乐仲,刘鹏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膀胱憩室结石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5):373-375,380.

[2]张凡.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膀胱憩室结石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1):126-128.

[3]曹春淼,徐秋华,时丹.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治疗膀胱憩室结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4):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