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吴春林

婺源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饶333200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组,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老年人多因骨折疏松后股骨受撞击而发生不稳定型骨折,且多为粉碎性骨折[1]。传统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故发生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较大,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近几年,随着骨科手术的发展,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效果逐渐得到临床认可[2]。本研究现对PFNA与DHS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2.5±4.6)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1.3±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因外伤导致骨折,且为初次骨折,骨折前髋关节功能正常,可独立生活。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严重,存在手术禁忌症者;患者恶性冠心病、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DHS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臀部、外展健肢、内收伤肢,经髋外侧入路,经大转子顶点沿股骨做5-12cm的纵行切口,将组织逐层分离,股外侧肌剥离,显露股骨大转子骨折处,将2.5mm导针置于大转子下方2cm处,手牵引复位,借助C臂X线透视机确认导针的前倾角、颈干角合适,进入适当深度后,选取合适的固定部位与DHS滑动螺钉进行固定,安装钢板,加压拧紧螺钉,将钢板固定于股骨上,放置引流管。观察组:应用PFNA治疗,术前准备同对照组,于X线透视条件下完成骨折牵引复位,手术入路取髋关节后外侧,于大转子顶点处向下方做4cm左右的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臀小肌与臀中肌,显露大转子顶端,将大转子顶点正位与侧位1/3交界处作为进针点,将导针置入髓腔内,经透视机确认进针位置合适后,根据导针长度选取长度适中的股骨颈螺钉,螺钉打入后将螺旋刀片锁定,经定位器指引,将远端锁定。

1.4观察指标

①患者术后6、12个月接受摄X线片检查,采用Harris评分量表[3]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无疼痛感,髋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生活方面完全自理;良:时有轻微痛感,髋关节活动度恢复80%,可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中:中度疼痛,髋关节功能受限,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差:疼痛严重,髋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内固定无效。②记录手术耗时、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并予以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对照组优17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2.5%(28/34);观察组优18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33/34),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χ2=0.469,P>0.05)。

2.2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耗时、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不稳定型骨折,且以老年群体居多,加之其股骨距完整性受损严重,导致手术固定较为困难,若固定效果欠佳,可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4]。既往牵引治疗由于长时间卧床,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健康极为不利[5]。因此,在患者机体可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目前,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分别为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但两者适应症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髓外固定,如DHS具有双重加压与滑动的结构特点,曾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治疗方式而广泛应用。但近几年有学者提出[6],DHS治疗不稳定型骨折存在手术耗时长、切口较大、骨折愈合缓慢等问题,这对老年人,尤其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者十分不利,患者术后易发生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失衡等现象。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耗时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表明PFN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方面优势更为显著。这是由于其能够在小切口条件下安装髓内钉,且操作方法简单,从而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机体损伤,加快骨折愈合[7]。尽管从短期手术指标上看,DHS处于劣势,但其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其设计理念遵循了AO原则,即利用滑动螺钉的滑动加压以及侧方套筒钢板支撑作用,将股骨干与股骨头颈段固定为整体,使其具有承担部分负荷压的作用,实现人体生物力学理念,故DHS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与PFNA术后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而PFNA的优点在于内固定能够有效防止旋转,避免内翻,内固定物部位相对内移与下肢力线距离更为相近,应力较小,能够分担更多的股骨颈内侧皮质产生的负荷,故其抗剪切力更强,稳定性更高,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因此,PFNA因其准确定位、操作简单、手术切口小、耗时短等优势[8],在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但与DHS相比,PFNA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更小、骨折愈合更快,因而PFNA手术优势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赵玉石,邵建康.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9例临床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6):561.

[2]易先宏,陈红卫,潘骏.动力髋部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J].医用生物力学,2013,28(2):235-239.

[3]李占峰,谭毅.Harris评分和X线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4):115-116.

[4]王永华,吕福润,苏雅拉图,等.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1):77-79.

[5]任东坡,倘艳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6,28(7):61-63.

[6]林劲松,夏春,傅日斌,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320-323.

[7]吴先红,刘家素,丁学铭,等.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9):6345-6349.

[8]孙群周,阮成群,李光明,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15,27(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