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对比周文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对比周文焘

周文焘

隆回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200

摘要:目的:对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胺碘酮治疗和利多卡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5(97.01)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1(76.11)例,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4(20.89)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1(46.26)例,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相对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效果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具有严重的威胁,所以良好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一般来说,利多卡因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但是其易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能够替代利多卡因的药物。本次研究将1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5例和32例,年龄范围是47岁——79岁,平均(69.8±3.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7例和30例,年龄范围是49岁——78岁,平均(68.7±2.8)岁。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独享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分别采用利多卡因和胺碘酮进行治疗,方法如下:

1.2.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常规心电监护等,药物治疗方法为取20——100mg利多卡因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注意将进行静脉推注的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静脉推注结束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进行维持,用药剂量为1——4mg/min,连续进行滴注2——3天。

1.2.2实验组患者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常规心电监护等,药物治疗方法为取100——150mg胺碘酮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注意将进行静脉推注的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静脉推注结束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进行维持,用药剂量为0.5——1.0mg/min;给予患者持续用药至仅偶发早搏时,将用药方法改为口服,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200mg,连续服用2——7天后,患者每天服用200mg即可。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室性早搏频率降低80%以上为显效;患者室性早搏频率降低60%——80%为有效;患者室性早搏频率降低60%以下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浅静脉炎、低血压、心动过缓、转氨酶增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5(97.01)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1(76.11)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4(20.89)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1(46.26)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心律失常指的是患者的心脏起搏或传导的功能发生紊乱,并且导致患者心脏节律、频率或激动顺序发生异常,显著的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和心律不齐,其患者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并且是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3]。心律失常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上一般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但是利多卡因不但不能够降低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均不能够令人满意[4],而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的胺碘酮,其属于苯并呋喃类的而衍生物,能够对心律失常情况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了对心室颤动和心动过速进行防治的首选药物[5];并且,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给予患者为胺碘酮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减慢快速心室率,同时能够起到治疗单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作用,可作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6]。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5(97.01)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1(76.11)例,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4(20.89)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1(46.26)例,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综上我们认为,相对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贵涛.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5):112.

[2]尚云波,孙海燕,刘静,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乌头碱中毒所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5):441-444.

[3]翟哲民,胡艳东.利多卡因与胺碘酮在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9):35-37.

[4]肖谋.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2):75-75.

[5]李梅英.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7):91-92.

[6]杨柳,王帅.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对比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