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性分析

卢超群

卢超群

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信丰341600

摘要:目的:研究奥氮平与利培酮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划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诊58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接受奥氮平治疗与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w(周)、治疗后8w(周)BEHAVE-A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w(周)BEHAVE-AD总分及治疗4w(周)行为紊乱、攻击行为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相比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奥氮平具有较高治疗价值。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老年痴呆

奥氮平与利培酮均归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临床不良反应较少,普遍应用在临床当中[1]。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58例老年痴呆患者分别接受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1:1比例划分本院全部老年痴呆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0:9;阿尔茨海默病15例,血管性痴呆14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8:11;阿尔茨海默病13例,血管性痴呆16例。两组男女比例、疾病类型无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服用利培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309,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开始时服用2片/d,然后剂量增加至2片,分两次服用。持续治疗8周。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接受奥氮平治疗。服用奥氮平片(批准文号:04215201H,生产企业:Dr.reddy`sLaboratoriesLtd.)治疗,开始时服药可饭前或饭后服用1片/d,适当调整剂量,剂量在5mg/d~20mg。

1.3评价标准

两组两组疗效:①基本痊愈>75.0%;②显著性好转,50.0%一75.0%;③好转30.0%一50.0%,④无效<30.0%。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总分包括治疗前、治疗后2w(周)、治疗后4w(周)、治疗后8w(周)BEHAVE-AD总分[2]。两组治疗4w(周)BEHAVE.AD各因子评分包括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的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别以(%)、(x±s)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并予以2检验、t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存在差异,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老年期痴呆致病因素较多,主要因为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所致,表现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等临床综合症[3]。

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现阶段抗精神病药是治疗这种病重要手段相比传统传统抗精神病药,有效率更高。利培酮具有非常高使用率,尤以适用于阳性与阴性症状所伴发的情感症状当中,可较好亲和多巴胺D2受体、5-羟色胺受体,容易吸收,许多药物通过肾脏排出[4]。奥氮平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对胆碱能(M)、5-羟色胺(5-trr)、组胺(H1)等抗精种病药物具有体现亲和力,选择性降低间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有效改善精神症状,稳定心境,而对纹状体运动功能通路影响不大,用药早期能更快地控制,具有较高安全性[5]。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4w(周)BEHAVE-AD总分明显较低(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w(周)、治疗后8w(周)BEHAVE-AD总分无可比性(P>0.05)。说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比利培酮治疗更具优势,有助于患者痊愈。

总之,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经利培酮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奥氮平治疗,可推广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黄文平,赵祖安,白玉红,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5):102-104.

[2]蔡鸣,马强,高平,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2011,31(10):1772-1773.

[3]高晶.老年期痴呆的及时诊断[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18-20.

[4]李晓玲,杨伟,袁春梅.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77-478.

[5]慕经纬.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的临床比较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