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神经节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贤俊1,2

1.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0;2.南华大学附属永州市中心医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行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联合组(行神经节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参照组73.91%,且各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氯吡格雷有积极临床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氯吡格雷;神经节苷脂;临床疗效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卒中的发病率也原来越高,已成为我国目前第一致死病因。脑梗死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对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打击,同时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为了早期干预及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展,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即GM1)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有积极临床价值[1]。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基线资料和用药方式

1.1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研究对象纳入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为原则,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且均经临床确诊,均有脑梗死疾病史,对于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或心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

根据临床用药方式不同将46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两组,参照组、联合组各23例患者。参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49岁~8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7.56±5.31)岁,疾病病程在1年~2年之间,病程均值为(1.23±0.21)年,痴呆程度为轻、中、重度患者例数分别为13例、9例、1例;联合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在50岁~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7.63±5.28)岁,疾病病程在1年~2年之间,病程均值为(1.22±0.19)年,痴呆程度为轻、中、重度患者例数分别为12、10、1。参照组、联合组两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对比可知无差异,P>0.05。

1.2用药方式

参照组:本组23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药物口服治疗。即患者使用75mg硫酸氢氯吡格雷(25mg/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口服治疗,1次/d,持续治疗2个月。

联合组:本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药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即在参照组氯吡格雷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100mg/支;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783)注射治疗,采用100mg/次GM1注射液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持续治疗2个月。

1.3评价指标

经相应治疗后,通过智能状态量表(即MMSE)评估两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状态,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即Baethe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其中MMSE、Baethel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智力状态、生活能力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比,用药前后MMSE评分差值占用药前评分比值为疗效指数,疗效判定标准为:(1)痊愈:患者疗效指数大于等于20%;(2)好转:患者疗效指数在12%-20%之间;(3)无效或恶化:患者疗效指数小于等于12%。以痊愈率、好转率之和为临床总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IBMSPSS20软件统计处理本文结果数据,疗效指标采用n(%)表示,各评分指标采用(`c±S)表示,参照组、联合组两组结果数据对比分别采用卡方检验、采用t检验。若对比结果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经统计比较可知,联合组23例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5.65%(22/23)显著高于参照组73.91%(17/23),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可见下表1。

3.讨论

血管性痴呆(Va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指由于机体脑血管因素所致脑实质损害,从而最终引发精神活动受损[2]。而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命健康有严重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临床治疗时需给予足够重视[3]。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认知症状的治疗、对症治疗等,其中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病因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手段,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等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通过防治脑梗死能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目的[4]。神经节苷脂可通过细胞膜,主要用于血管性或外伤性神经细胞功能损伤,能促进机体中枢神经系统重塑,保护并营养机体神经,提高机体神经细胞存活,最终达到恢复患者机体功能的目的[5]。相比之下,联合采用氯吡格雷、神经节苷脂能显著提升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认知功能,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结合本次文章结果数据可知,联合采用氯吡格雷、神经节苷脂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MMSE评分为(27.36±1.86)分,Baethel评分为(68.92±4.51)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56±4.21)分,结果数据显著优于单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P<0.05。综上所述,采用氯吡格雷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姜颖,赵欢.神经节苷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5):788-791.

[2]肖悠美.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83-84.

[3]王建君,赵小雪.神经节苷脂联合川芎嗪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评价[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6):486-487.

[4]曾宪杰,孙光裕,曾培灿等.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4):9,18.

[5]王媛安.奥拉西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