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的现状及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的现状及展望

王莲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摘要: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现状与户籍孕妇及《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完善流动人口妇女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起全国联动的妇幼保健网络。

关键词:产前检查;评价指标

Abstract:Comparedwithlocalpregnantwomenandtherequirementsof"theregulationofhealthcareforpregnancy",thereisadisparityinprenatalcareformigrantwomen.Itissuggestedtoimprovethemedicalinsuranceformigrantwomenandestablishanationalnetworkofhealthcareforwomenandchild.

Keywords:prenatalcare;evaluation

产前检查【1】是从妊娠开始到分娩前的整个时期,对孕妇及胎儿进行健康检查及对孕妇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包括早孕诊断、首次产前检查和随后的产前检查及胎儿出生缺陷的筛查与诊断。而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管理一直是产科领域管理的难点。笔者就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的现状作综述如下。

1评价产前检查状况的指标

在查阅相关文献【2-4】,同时按照我国卫生部实施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按以下指标作为评价孕产期检查状况: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孕期建卡率。孕早期检查率指孕后首次接受产前检查在12+6周内的孕妇占全部孕妇的比例;产前检查率指怀孕期间进行过1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孕妇比例;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指产前检查总次数≥5次孕妇的比例;建卡率为孕妇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并将其纳入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的比例。

2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现状

2.1孕早期检查率

研究显示在孕12周以前进行首次检查是筛选出高危妊娠、降低孕妇死亡率的关键时期【5】。南京地区2011年报道的流动人口孕产妇早期检查率仅为24.9%【6】。2012年在对广州、浙江、福建、北京的流动孕妇调查中,孕早期检查率为40.5%,与户籍孕妇间存在显著差异【7】。胡慧文等在2016年对1366例流动孕妇调查中显示孕12周内有过产前检查者967名,占70.8%【8】。对于孕早期检查的影响因素,有研究显示孕妇年龄、其户口性质、文化水平、孕期所在地会对孕早期检查有影响;此外,经产妇在生育第2个、或是第3个孩子时早孕建卡的概率低于第1个孩子【9】,反映出生育孩子数越多,经产妇孕产期保健利用率越低;因此,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仍需重视生育二胎的经产妇产前检查情况。

2.2产前检查率及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

丁海峰等【10】对2004-201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分析中指出产前检查率每增加1个单位,孕产妇死亡率将是原来的0.94倍,即孕产妇死亡率降低0.06%。2012年65.5%流动孕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7】。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东流动人口孕产妇按要求进行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者占66.0%,流动人口产前检查率低于国家公布的常住人口产前检查率近5个百分点【11】。2014年吉林省流动人口孕妇做产前检查的比例为95.1%,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为75.5%【9】。虽然产前检查率在逐年提升,但是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率仍不高,如按城市孕产妇管理的要求达到8次及以上产检,那么流动人口孕妇这个比例就更低,所以产前检查服务仍有较大空间需提升。影响产前检查次数的因素有孕妇自身及其配偶文化程度、孕妇年龄、子女数量、有无工作、经济状况等【8,12】。同时,研究发现有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孕妇产前检查总次数达标比例明显高于未建册孕妇,说明建立手册对产前检查起着正向的规范作用【13】。此外,也有研究显示有无医保不是流动人口产前检查利用率影响因素,可能与产前检查不纳入医疗保险项目有关【14】;考虑到经济状况对产妇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建议完善流动人口孕妇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其有能力承受最基本的孕期保健项目。

2.3孕期建卡率

《孕产妇保健手册》是国家为保障孕产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重要载体。上海市某区2005-2010年本地户籍早孕建卡率为97.30%,而流动人口早孕建卡率为25.60%,远低于户籍人口【15】。2013年在北京、上海、广东已建册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中,上海本地建册比例最高(65.9%),北京本地建册比例最低(39.4%)【11】。2014年吉林省流动人口孕妇孕期建卡率为87.1%,孕早期建卡率为75.8%;在调查未建册原因时,52.0%流动孕妇不知道需要建册【13】。对于影响孕期建卡的因素,有研究显示流动孕产妇的教育水平高、家庭月总支出在4000元以上、孩子出生符合生育政策、与本地人相处融洽,都是流动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正向因素【16】。此外,流动距离及流动时间也是影响孕妇建册的因素,流动距离远建册率低,跨省流动孕妇建册率比市内跨县的低近十个百分点;而孕妇在流入地居住时间越长,孕早期建册比例越高【17】。

3展望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检查利用率在逐年提升,但与户籍孕妇及《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建立社区支持组织,协助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流动人口孕妇的孕情排摸工作。针对流动人口特点设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制定孕期基本保健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纳入到医疗保险项目中。同时,建立起全国联动的妇幼保健网络,从源头上解决流动孕产妇的管理问题,保障流动人口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2.

[2]孙铮,郝艳青,张敏.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581-583.

[3]景湲,雷鹏,张宜民.1993-2008年中国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0-172.

[4]赵芮,周建虎,薛洁,等.同心县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6):828-830.

[5]CicekliogluM,SoyerMT,OcedZA.FactorsassociatedwiththeutilizationandcontentofprenatalcareinawesternurbandistrictofTurkey[J].InternationalJournalforQualityinHealthCare,2005,17(6):533.

[6]刘秀蓉,吕伶.南京地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7]张佩,庞汝彦,郭素芳,等.城市流动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285-1288.

[8]胡慧文,张文红,朱岩,等.常州市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106-4108.

[9]龚双燕,王晖,刘冬梅.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前检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0):2187-2189.

[10]丁海峰,马海燕,黄仙红.2004-201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269-4272.

[11]王晖,郭维明,李沛霖,等.北京、上海和广东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状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0):2026-2027.

[12]张静茹,倪冰莹,纪颖,等.流动人口女性孕产期保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4):3292-3295.

[13]鲍红红,刘美彤,徐雪晶.吉林省已婚流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2):3767-3770.

[14]文艳玲,陈红华,李玲.武汉市某医院流动人口产前检查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2):26-27.

[15]崔巍,张晓华.闵行区2005-2010年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回顾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30-731.

[16]王泳仪,汪海琴,王伟,等.社会资本对流动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07-4611.

[17]韩思琪,陈雯,凌莉.流动特征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94-98.

注:基金项目:青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W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