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研究

潘德江

株洲市天元区人民医院412007

摘要:目的:研究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对其进行CT、MRI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出血性脑卒中MRI示:超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等信号;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亚急性期:T2以及T1均是高信号;慢性期:T2高信号周边伴随低信号,T1低信号;CT示:囊变期是低密度、同侧的组织可见萎缩、未出现水肿、边界清晰;吸收期:低密度、占位突出、水肿较大、边缘模糊;亚急性期:高密度影的周边是低密度;急性期:占位轻、水肿少、边界清晰、高密度;缺血性脑卒中MRI示:急性期:DWI是高信号、FLAIR是高信号、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24小时之后,T1W是低密度,T2W是高密度,DWI是低信号、FLAIR是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并且存在增生的胶质,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CT示:早期出现致密动脉征,颈内动脉密度增高、大脑中增高;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存在岛带征;豆状核轮廓密度降低或者模糊,24小时之后斑片状或者片状的低密度影,脑实质的密度降低,时间越长,密度越低,模糊效应会在2-3周出现,1个月之后,受损的脑组织存在液化,软化灶出现,CT下表现为脑脊液样低密度影。结论:在脑卒中的检查中,CT以及MRI的应用价值相当,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予以CT检查、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予以MRI检查效果更为确切,所以临床医师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

关键词:CT;MRI;脑卒中;影像学特点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血管阻塞以及脑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所致,该病在临床上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两种,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影像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前CT以及MRI是脑卒中常用的诊断方法[1]。本文笔者为了辩论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特撷取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查究,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撷取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男女比例是39:31,年龄区间是38-80岁,平均年龄为(59.06±20.06)岁;病程在3-42天,平均病程是(22.52±18.22)天;32例是出血性脑卒中、38例是缺血性脑卒中。

1.2方法

1.2.1CT:予以型号为GE宝石能谱(DiscoveryCTT50HD)64排螺旋CT(产地:国外.美国)的螺旋扫描机,扫描参数:45mAs180kV,层厚设置为5mm,螺距设置为1.5mm[2]。

1.2.2MRI:采用荷兰飞利浦3.0T多源核磁共振扫描仪(型号:Achiera-3.0T-TX;产地;荷兰)进行检查,首先予以MR检查,而后予以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FLAIR(磁共振液体反转恢复成像)检查,T1W1序列:TE/TR设置为9/2000ms;T2W1序列:TE/TR设置为91/7800ms。DW1序列:TE/TR设置为100/5000ms.FOV设置为250×220mm,扫描的矩阵设置成:256×256[3]。

1.3评价指标

MRI以及CT获取的图像必须由2名经验丰富且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影像学医师予以最终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检查结构以Excel表格汇总。

2.结果

2.1出血性脑卒中

2.1.1MRI:32例是出血性脑卒中:MRI分为:慢性期、亚急性期、急性期、超急性期。超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等信号;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亚急性期:T2以及T1均是高信号;慢性期:T2高信号周边伴随低信号,T1低信号。

2.1.2CT:32例是出血性脑卒中:CT分为:囊变期、吸收期、亚急性期、急性期。囊变期是低密度、同侧的组织可见萎缩、未出现水肿、边界清晰;吸收期:低密度、占位突出、水肿较大、边缘模糊;亚急性期:高密度影的周边是低密度;急性期:占位轻、水肿少、边界清晰、高密度。

2.2缺血性脑卒中

2.2.1MRI:38例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4小时之内):DWI是高信号、FLAIR是高信号、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24小时之后,T1W是低密度,T2W是高密度,DWI是低信号、FLAIR是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并且存在增生的胶质,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

2.2.2CT:38例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出现致密动脉征,颈内动脉密度增高、大脑中增高;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存在岛带征;豆状核轮廓密度降低或者模糊,24小时之后斑片状或者片状的低密度影,脑实质的密度降低,时间越长,密度越低,模糊效应会在2-3周出现,1个月之后,受损的脑组织存在液化,软化灶出现,CT下表现为脑脊液样低密度影。

3.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在CT检查下可见与血肿的形成时间联系紧密,早期血肿有着清晰的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周边会发生水肿带。对患者予以增强CT扫描,会发现血肿的周边增强,发展至囊变期时,血肿会消失,血肿最明显的时间是第2周,时间可长达1个月。水肿以及血肿均会造成占位效应,丘脑以及基底节的血肿会流入脑室,CT下可见脑室存在积血,部分组织的密度会增高,脑卒中患者如果血肿破入脑室,死亡率会大大增加,患者的预后较差。在本研究中,可见MRI以及CT在脑卒中的检查中,影像学特点具有典型性,时期不同,影像学特点变化显著,所以针对性的选择检查方法,可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明确梗塞的具体时期,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合理的用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4]。MRI以及CT诊断脑卒中各有利弊,脑出血患者一般CT就可确诊,但是对于怀疑脑梗死的患者,必要时要予以MRI检查。MRI具有的独特优势是辐射小,所以对于儿童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CT诊断怀疑时,可作为一个补充,提高诊断准确率,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5]。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应用MRI以及CT检查,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所以临床应该针对性的选择或者结合两种检查方法,最大限度的诊断病情,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李雪玲.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01):106-108.

[2]赵建青.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CT及MRI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82-83.

[3]黄聪雯,洪建斌,许启仲,等.CT平扫和MRI检查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3):701-702+705.

[4]曾仲刚,李雪霞,梁俊生,等.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CT及MRI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4,21(06):20-23.

[5]朱传明,李慧英,杨淑贞,等.CT、MRI及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5):2740-2741+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