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朱晓月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采用DR成像技术拍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拍片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质片率为95%,对照组优质片率为77.5%,观察组优质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操作方便,诊断准确率高,图片质量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数字X线全景成像;进展;临床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rogressand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digitalX-raypanoramicimaging.Methods:Thedataof80patientsadmittedtoourhospital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mongthem,40patientsweretreatedwithDRimagingtechnique.40patientsweretreatedwithtraditionalX-rayexamination.FortypatientsAsacontrolgroup,thequalityofthetwogroupswascompared.Results:Therateofhighqualitytabletswas95%intheobservationgroupand77.5%inthecontrolgroup.Therateofthehighqualitytablet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DigitalX-raypanoramicimagingtechnologyiseasytooperate,highdiagnosticaccuracy,highpicturequality,highclinicalvalue,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andpromotion.

【Keywords】DigitalX-raypanoramicimaging;Progress;Clinicalapplication

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操作简单,数字化图像采集速度较快,图像质量高,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较强的数字化的处理功能明显提高了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相对于传统的X线片有许多优势。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进行拍片检查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成像技术的检查,探讨DR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采用DR成像技术拍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24例,女16例,年龄1-66岁,平均年龄(43.2±9.3)岁,拍片部位:12例四肢平片,12例腹部平片,16例胸部平片;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69岁,平均年龄(44.5±9.4)岁,拍片部位:15例四肢平片,19腹部平片,16例胸部平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拍片部位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X线片检查,观察组采用DR成像技术进行拍片检查,用美国GEDR机拍摄患者的病变区域,拍摄过程中参数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偏胖体型的摄影参数为:25-32mAs、85-95kV;中等体型的摄影参数:15-25mAS、75-85kV;偏瘦体型的摄影参数为:10-15mAS、65-75kV。

1.3图像质量评定

灵敏度较高,线性条件良好,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对极弱或极强的信号DR系统分辨率进行清晰、细致的影像层析。

1.4观察标准

优质:位置准确,有较好的对比度和细致度,没有出现明显伪影;良好:位置相对较好,主要部位未遗漏,对比度较好但未达到甲级标准,存在少量阴影;较差:位置较差,对比度差,存在一些污影,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优质片率=优质片/总片数x100%。

1.5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录人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优质38片,占95%,良好2片,占5%,较差0片;对照组优质31片,占77.5%,良好7片,占17.5%,较差2片,占5%。观察组优质片率为95%,对照组优质片率为77.5%,观察组优质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是通过多幅X线影像局部重叠区域的图像配准而实现多张小范围影像合成一张包括全部兴趣区域的大范围影像的技术,也称为图像拼接技术。狭缝X线摄影装置通过在探测器与X线准直器协同运动时持续曝光,可直接生成一幅全景影像,是一种新型的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在X线图像拼接技术提出之前,全脊柱或双下肢的全长摄影主要通过超长X线胶片配合超长规格摄影装置来实现。为了帮助骨科或矫形科医师重构出人体长骨的全景图像,Ya-niv等于2004年提出X线图像拼接技术理论,此后,各种全景成像技术相继出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radiography,CR)全景成像技术,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全景成像技术,窄束X线部分重叠扫描景成像技术,以及采用狭缝式线扫描。

全景拼接软件是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核心,全景成像均需借助拼接软件来将一序列的局部影像拼接为完整的全景影像。常用第三方拼接软件和成像专用拼接软件进行拼接,第三方拼接软件使用现有设备即可开展,所需软件价格便宜;拼接后的影像能满足临床需求。但是其拼接精度受操作者影响较大,相对于全景成像专用软件误差较大,且操作稍繁杂。大部分X线摄影设备厂商开发了专用全景拼接软件,使用全景成像专用拼接软件全景成像使得全景成像的精确度得到了提升,操作进一步简化,但是成本相对第三方拼接软件较高。

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包括CR全景成像技术、DR全景成像技术、slotscan全景成像技术及SSDR全景成像技术。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数字化X线全景成像技术(DR),采集工作站、控制台、系统柜、数字胸片架、高架悬吊球馆装置等组成了DR成像系统。传统的x线片检查最后仅能得到固定的图像,成像后无法进行更改,所以不能进行后处理且在成像的过程中,投照技术、曝光条件、胶片性能、暗室冲洗等各种因素均会对成像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传统X线相比,DR成像技术空间分辨力较高,噪音率较低,直接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对影响诊断准确性的较高干扰因素进行避免,得到清晰度高的影像图像,辐射剂量较低,在进行检查时能降低对人体的辐射伤害。目前,DR成像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胸部、腹部、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综上所述,DR技术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动态范围广,拍片速度快等优势,并且DR成像技术采用光盘刻录方式,能有效避免图像传输、存储问题,在诊断中成本较低,经济效果较好,受检者经济负担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伍山,宋淼,贺晓燕等,DR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1):262.

[2]孙涛,DR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8):1523-1523.

[3]李传东,成成,马青等,全下肢负重立位DR成像技术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3):50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