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

田宏芳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心血管二科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4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4例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更高,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和%,观察组更高。结论: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患者的对于风险知识的认知度明显上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救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场所,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系统病症,也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救治的过程中,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护理过程中易出现护理风险,对患者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为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对比常规管理和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4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4例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35±1.2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7例、冠心病患者5例、心绞痛患者4例、心肌梗死患者3例、心肌炎患者3例、心律失常患者2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1.35±1.24)岁,疾病类型:高血压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4例、心绞痛患者3例、心肌梗死患者4例、心肌炎患者2例、心律失常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统计学无意义(χ2=,0.5164、0.8154、0.6257,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心血管内科患者;②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依据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的制度进行管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为[2]:①组建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经验丰富护士为组员;②对内血管内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相应对策;③规范护理流程:制定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将PDCA模式融入护理管理中,完善管理制度;④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制定奖罚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应用护理质量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质量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护理质量越低。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应用问卷答题的方式对患者实施调查,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掌握程度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掌握程度越低。安全性评分应用问卷答题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为:坠床、误吸、给药错误、压疮等,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安全性越高,反之,表示患者的安全性越低。护理满意度判定:应用问卷答题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数超过80分时,表示为满意,分数在60-80分时,表示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时,表示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情况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更高,统计学存在意义(t=4.5124、5.5124、5.2013,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性情况(±s,分)

3讨论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机械化程度的加快,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各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升高,对社会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该类疾病的病发率明显升高,应给予重点关注,随着患者的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的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相应提升[4],对患者形成负面应性,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不到位的一种表现,多为突发性事件,轻者耽误患者治疗,重者造成死亡[5],应给予重点关注,临床上,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危险程度高,危险因素多,护理风险管理难度大。风险管理是利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护理管理,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要求均较高,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很好的降低风险事件的产生,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对可能存在的护理事故进行预防,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安全性[6],应用价值极高。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相比于常规管理,患者的对于风险知识的认知度明显上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降低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安全性,风险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丽君,张明明,黄传君,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5-1746.

[2]徐小雅,宁靓.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9):108-108.

[3]刘玲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1-232.

[4]史冬梅,田金萍,许艳玲,等.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20):2519-2520.

[5]李朋朋,杨君,汤医涛,等.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1(30):3401-3403.

[6]张青.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381-4382.